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
A.体现了政府对外来文化的开明政策
B.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
C.有助于儒学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D.表明弃儒从佛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时期,蔡邕在《琴论》中提出“通理制性,恬淡清逸”的审美思想和“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的功能观念。这些理念的提出
A.表明古代音乐理论已经成熟B.说明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已动摇
C.体现了理学思想影响的扩大D.反映出儒、道艺术思想的交融
3 . 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2019-12-01更新 | 633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

——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伸舒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期《诗经》《尚书》等五经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后来《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儒学教育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儒学糅合诸子学说
C.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D.科举制度创立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重建儒学信仰目标初步实现
B.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C.战乱与动荡社会环境的需求
D.佛道二教自我改造
7 . 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统治干涉B.农业发展滞后
C.新的思想因素D.商品经济推动
8 . 下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C.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D.使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9 . 下列有关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B.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C.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D.唐朝时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2010-10-24更新 | 8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文科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