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明理学(     
A.兼具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B.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
C.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D.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
2 .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的学术担当意识,以继绝学为职志,以使儒学更加辉煌。可见,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之是
A.注重儒家经句的整理B.突出良好品质的养成
C.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D.融合不同流派的长处
2021-11-1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唐朝中期,韩愈等知识分子积极复兴儒学,主要是回应
A.魏晋玄学的挑战B.佛、道思想的挑战
C.世俗观念的挑战D.无神论思想的挑战
2021-08-31更新 | 636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希望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佛教的发展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
A.佛教融入中国社会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
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唐代僧人编造的经典,经文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幼劳。吴天之恩,岂能不报。”这一现象表明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伦理相结合
C.中国传统道德经由丝绸之路外传
D.宣扬孝道成为了佛经的主要内容
7 . 下面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东晋孙绰《喻道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高僧慧能《疑问品第三》
A.佛教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B.儒学思想体系日渐完善
C.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D.儒佛道三教合一已出现
2020-10-15更新 | 202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晋孙绰(chuò)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
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B.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
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2020-01-14更新 | 510次组卷 | 4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
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
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这表明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2019-09-29更新 | 444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