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唐朝中期,韩愈等知识分子积极复兴儒学,主要是回应
A.魏晋玄学的挑战B.佛、道思想的挑战
C.世俗观念的挑战D.无神论思想的挑战
2021-08-31更新 | 63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依据如表能够推断出有关唐朝文化政策的部分史料记述
记述出处
唐武德年间,颁布《先老后释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全唐文》
唐贞观十一年,颁布《令道士在僧前诏》:“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尊祖之风,贻诸万叶。”《唐太宗诏集》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颁布《释教在道法之上制》:“自今已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全唐文》
唐开元年间,颁布《禁创造寺观诏》:“天下寺观,屋宇先成。自今已后,更不得创造。”“道释二门皆为圣教,义归弘济,理在尊崇。”《全唐文》
A.武则天时佛教成为主流文化B.佛道正统地位之争最为激烈
C.唐始终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D.中枢政治力影响文化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时弊,佛教明其本耳东晋孙绰《喻道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高僧慧能《六祖坛经》

A.佛教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
B.儒佛的信仰终极目标趋同
C.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
D.儒佛道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印度佛教宣传出家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即使父母也没有必要看望。然而,唐朝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却要回家看他的一个老姐姐。这反映当时佛教在中国
A.同化了中国文化
B.与印度佛教教义融合
C.日渐趋向世俗化
D.动摇了儒学主流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这种认识反映了
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较稳固
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
C.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益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019-01-30更新 | 3408次组卷 | 9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D.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2018-11-04更新 | 304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高祖认为:“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由此可知
A.唐初三教并行的局面结束
B.唐初统治者重视用儒学维护统治
C.唐统治者采取措施抑制佛教和道教
D.儒家思想在唐初重获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魏晋玄学
A.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B.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
C.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D.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
10 . ·佛教本来在印度并不是很突出对父母的报恩,在中国就很强调,甚至专门造出一种经来讲这个问题,就是《父每恩重难报经》。这一现象反应了
A.佛教社会基础薄弱
B.印度忽视对父母的报恩
C.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D.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2018-01-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