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据此可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B.魏晋文化独树一帜
C.儒佛道出现合流趋势D.山水人物画是魏晋绘画主流
2022-03-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学与宋学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和两大学术形态。汉代儒学的兴起有赖于帝王主宰的庙堂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的资源是《五经》,而宋代学术思想的兴起是由于相对独立的儒家士大夫群体,宋学的形成首先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学术和民间教育(如书院),其思想资源是《四书》,重心已经从汉代的“外王”转向“内圣”。宋代儒学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批判汉学,还着力批判吸取佛老思想,以建构新的学术体系,将天理引入儒家人伦,强化儒家伦理的绝对地位,推动儒家人伦本体化、哲理化。

——摘编自朱汉民等《宋代士大夫与唐宋学术转型》

材料二   宋代儒学把对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为一种精神”,并“很快地便在宋代新儒家之间得到巨大的回响,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浮现于宋代儒家社群之中”。应当说,与以往各朝代相比,宋代士大夫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仕以行道、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风貌,为后世树立了道德人格典范。宋代儒学不仅对中华思想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宋儒对朝鲜、日本及越南等东亚各国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郭学信《试论宋儒人文性格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儒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儒学复兴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榖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明代顾亭林也说:“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在这种战争硝烟味极浓的政治环境中,孟子向统治者推行以德化人的“王道”理论势必行不通。

——摘编自肖观梅《浅析孟子政治思想在战国不被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赵宋王朝依靠文人,大兴科举,平民士人因此而崛起,具有了强烈的自觉意识,逐步走上了政治舞台。宋代自开国创制以后的几十年里,社会积弊很深,政治气氛越来越消极。同时统治者借佛、老思想粉饰太平,以佛、老那种清静、无为来为他们的因循守旧作辩护。这种不思进取、无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社会事实,促使有忧患意识的儒者同时发出了辟佛、老和改革政治的呼声。唐末五代是人欲炽盛、天理不存的时代,士人无耻,学风不正,有识之士多认为惟有重振儒学才能磨砺士气,重建道德。因此,复兴儒学是解决一切难题的唯一途径。

——摘编自叶平《北宋儒学复兴的社会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政治思想在战国时期不被重视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带领自己的弟子在列国游说,诸侯都不接受,最后,孔子回到家乡,经过整理和创新,形成了以“仁义”“周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首先仁义,非礼不成。”战国孟子首次将儒学思想带入到政治当中,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而荀子则主张用儒家的礼和法来规范和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

——摘编自涂少华《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礼记尚书》等

材料二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盛极一时。汉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一味地追求强权法制,是不利于国家统治的。在唐代,儒学一直保持主导地位,但不时受到冲击。宋代的一些学者,他们将佛、道两家的思辨带入儒家思想当中,对其进行改造,使得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

——摘编自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礼记正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儒家学说核心观点。分析孔子学说不被诸侯接受的主要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儒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的思想,简述唐代儒学受到的政治冲击和宋代“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以宫人三十,持香花迎佛骨,供养于宫内,引发狂热的礼佛风潮。对此,以孟子继承者自命的韩愈,上表反对迎佛骨,甚至要求把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韩愈意在
A.崇尚节俭B.倡导复兴儒学C.限制皇权D.反对唯心主义
7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一变化说明
A.佛教文化的影响加强B.艺术反映时代特征
C.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D.中外文化融为一体
2022-0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中传授《尚书》的伏生被画成一个带有印度色彩的男子,虽有头巾和中国式的案几,但伏生袒露上身、瘦骨嶙峋的状态,类似于佛教中的人物形象。这反映了唐代
A.市民阶层意识的觉醒B.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
C.佛教儒学思想的融合D.科举考试影响的扩大
9 . 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
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B.三教矛盾已化解无余
C.三教归儒,维护统治D.儒家仍处于独尊地位
2022-01-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周公殁,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程颢)生千四百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

——程颐《明道先生墓表》

史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史料一,简析北宋学者复兴儒家道德学说的背景。由此结合所学,分析程颢思想的实质体系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主要特征。
2022-01-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上)复习-第3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