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与前朝唐代的华丽不同,宋化女性的服饰趋向于追求自然之美.保守之形.形成了一种清雅,质朴、端秀的审美风格,并对后世的女性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化独特的审美观念缘于
A.内省思辨的理学思潮B.崇文抑武的社会风尚
C.统治阶级的引导推广D.中外交往的兼容并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
A.佛教融入中国社会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
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唐代僧人编造的经典,经文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幼劳。吴天之恩,岂能不报。”这一现象表明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伦理相结合
C.中国传统道德经由丝绸之路外传
D.宣扬孝道成为了佛经的主要内容
4 . 魏晋玄学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据此可知,玄学
A.背离了先秦孔孟之道B.推动了儒释道三教并行
C.拓宽了儒学思想内涵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5 . 韩愈在《原道》中提出了著名的“道统论”,认为先王之道有一个远比佛教更早的,自尧舜以至于孔子、孟子的传道顺序,这实际上就是儒家倡导的“仁义之道”。在此,韩愈意图
A.复兴儒学B.进行思想解放C.弘扬佛学D.实现三教并行
6 . 唐代朝廷经常举行儒释道三教讲论,由皇帝担任主持人,参与辩论的是三教中最有声望和学问的"通人"。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许多人因此开始兼明三教。这
A.反映了唐开放包容的文化风气B.巩固了唐代儒学的统治地位
C.导致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混乱D.说明统治集团统治思想动摇
7 . 就“儒学的演变及其传播”的主题,将下列关键史实与其相应时间配伍。(将代表相应时间段的字母填入括号中)

①儒学初创的源头(     )②孔孟之道(     )③辐射日本(     )④经学(     )⑤理学(     
2020-12-26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上海专用)0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其出发点是
A.调和儒道佛三者关系B.应对佛教和道教挑战
C.推动“三教合归儒”D.巩固儒学的主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这一现象
A.说明不同文化之间碰撞与交流融合
B.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C.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D.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梵文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中国“孝道”观念被大量人为注入佛经,如汉译《菩萨戒本》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再如佛经《善生经》中的“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和“父母所为,恭顺不逆”。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
B.佛教丰富了儒家思想
C.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D.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