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为政以德”“节用爱人”
B.“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C.“致良知”“知行合一”
D.“民贵君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研究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实情。实际上,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作者认为“王学”
A.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B.主要上承陆九渊的学说
C.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
D.与程朱思想具有一致性
3 .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18-10-01更新 | 156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018-06-09更新 | 8891次组卷 | 135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冈”,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B.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
D.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又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心即理也
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
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
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
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
2017-04-19更新 | 332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