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佛、道思想销声匿迹
C.程朱理学逐步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
2016-08-2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唐山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观点与此相同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心外无物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


材料三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循天下之公 ”                                                         

——王夫之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顾炎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孟子的政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宋明时期儒学又有怎样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思想影响?
(4)概括材料四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影响。
2017-10-30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秋广安二中高2016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2016-11-27更新 | 14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