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 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 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学阶段。表2为理学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表2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任举一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完成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的思想来源。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原因。
2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下表为宋明时期儒家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

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材料四   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材料三表中①、②分别是儒学中的哪一思想体系?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的主要表现。
3 . 资料的搜集与研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班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三时搜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家名言进行研习。

研习一:提炼观点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出自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1)依据材料提炼王阳明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论。

研习二:阐释背景

18世纪30年代,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在《人论》中写道:“你自己去认识,不要假设上帝在观察,正确地研究人类的是人。”与此同时,德国“真理之友社”采用“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作为该社的口号。


(2)运用所学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出现的思想文化背景。

研习三:分析比较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妨碍)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果真能够完全依靠吗)?

——郑观应《盛世危言》


(3)上述人物言论代表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派别,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设计并完成“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表格。表格应包括派别、基本主张、影响。
2020-08-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6年夏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4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镳、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群星闪烁

材料一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他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分道扬镳

材料二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天人欲”。

材料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西学东渐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建议”来改革国家、政权机构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2018-01-24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用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李贽在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地位变迁。
6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材料二   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世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   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的建议,并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当时社会指导思想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理学的深远影响。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并分析阳明心学蕴含的思想价值。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到了封建末世,黄宗羲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与创新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儒学家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后人学习?
7 . 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三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0-07-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子语类》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由此可见,朱熹
A.肯定了秦始皇结束诸侯割据局面的功绩
B.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C.指出秦始皇实施暴政是无道之君
D.从君臣关系角度思考后世沿用秦制的原因
2018-10-17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学考、选考)选择题专项加强训练
9 .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
材料二 苏轼在《论书》中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也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他还曾在诗中写道: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三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征?
(3)简要分析材料一的宋代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两宋时期在科技、文学、戏曲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两宋时期文化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