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2 .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2016-11-21更新 | 82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杭州七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2016-11-21更新 | 40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5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6-11-18更新 | 2023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6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2016-11-18更新 | 1554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以下思想观点与之相近的是
①“万物始于水”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乙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致良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正君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