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位宋代的儒学大师,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原,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需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请问他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阳明
2019-01-25更新 | 5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A.韩非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逐步走向大众化世俗化
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D.逐步背离传统民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朱熹的理学思想
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
A.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B.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读圣贤书
B.诚敬存之
C.发明本心
D.端坐澄心
2018-10-20更新 | 22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2018-10-15更新 | 1161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太极,理也;动静,气也。”“太极犹人动静犹马,马所以载人,人所以乘马。马之一出一入,人亦与之一出一入。盖一动一静,而太极之妙未尝不在焉。”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
①理是气的驾驭者                                                 ②气的变化推动理的形成  
③太极是“动静”的根源                                       ④理发生变化气才能变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思想家陆九渊曾赋诗:“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其主张
①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②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③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④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