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关于古礼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共因时述作,随事讨论,以为一国一家之制者,固未必皆得先王义起之意"。朱熹的这一论述意在
A.改变儒学的社会功能B.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C.推动儒学的顺时更新D.摒弃儒家的礼制传统
2022-03-26更新 | 859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实验中学、鸡东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体现的主旨是
A.修身养性、择善而从B.求知若渴、博学精思
C.人性庄严、使命崇高D.光宗耀祖、成人君子
2022-03-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国某思想家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完善的行为都要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过程。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
4 . 朱熹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他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天理”实质上是
A.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B.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C.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D.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王阳明在一封家书中说:“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人的恶行恶念,都是后天的习气。也就是说,恶总是在人的生长中所养成的、被熏染的。而善念,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是本性。为此他提出
A.存天理、灭人欲B.顺其自然
C.致良知、知行合一D.格物致知
2022-03-0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知己自寒了,知饥必知己自饥了……”这一主张来自于
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8 .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中。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这反映出朱熹
A.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世俗化
C.重视钻研万物“格物致知”D.将儿童作为教育的首要对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他特别强调(  )
A.格物致知B.致良知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存天理灭人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认为:“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在此,王阳明(  )
A.阐发心学的途径是要格物致知
B.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C.强调学习要以自己内心为准则
D.旨在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
2022-03-0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