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有弟子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答曰:“此说之弊久矣,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这位“先生”最有可能是(     
A.朱熹B.孔子C.王阳明D.黄宗羲
2022-12-1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理学家张载的这一名言强调了(     
A.男女平等B.心外无物C.民主法治D.社会责任
2022-09-27更新 | 721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年高一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他特别强调(  )
A.格物致知B.致良知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存天理灭人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但孔子没有对道德人伦的原则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的概括。后世的儒学家对伦理道德进行高度概括并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三纲五常合理性的是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守仁提出:“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这一认识
A.隐含一定的平等色彩B.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提出回复良知的途径D.已完全脱离理学范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主张“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的思想家是
A.李贽B.王守仁C.顾炎武D.黄宗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思想
A.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产生于开元盛世时期
C.由汉代董仲舒最早提出D.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某高中生在阐述一道论述题时用到的关键词句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阐述的主题可能是
A.先秦儒学B.黄老之学C.汉代儒学D.宋明理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朱熹主张教育要培养“明万事而奉天职”的人。“万事”即社会上的一切人事:大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小则视听、言动、周旋、食息等动作。“天职”就是一切人事都是人分内所应当作的。由此可知,朱熹主张培养
A.遵守三纲五常的人B.具有全面素养的人
C.恪守忠孝观念的人D.懂得格物致知的人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自然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2021-03-26更新 | 511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