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       
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C.隐含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色彩D.挑战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
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以心外无理来打造心学唯我独尊
C.宣扬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思想D.否定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
2022-01-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阳明认为经典的权威是在吾心之良知的权威之下,如果阅读‘六经’,未能体认到了良知,就如阅读过账簿并不等于拥有此财产一样是毫无用处的。由此可知,王阳明旨在
A.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反对理学的思想禁锢
C.强调致良知的重要性D.肯定儒学经典的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宋朱熹指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所以应当“革尽人欲复尽天理”。这体现了朱熹
A.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思想B.注重伦理道德的通俗化
C.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D.强调个体价值和人性尊严
7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据此可知他
①认为理存在于世界万物之中   ②肯定气比理更根本,气先于理
③强调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④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6-22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2018-09-01更新 | 1760次组卷 | 38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冈”,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B.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
D.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10 .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018-05-24更新 | 360次组卷 | 33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