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
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C.适应明初的社会稳定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
2 . 下列有关朱熹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B.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C.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D.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C.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D.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4 . 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有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本质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D.二者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2018-09-07更新 | 284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宋元学案》中评述说:“宗朱(熹)者诋陆(九渊)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矣。……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评述意在
A.说明理学和心学家理论和实践不一致
B.认为陆九渊的思想是佛教思想
C.劝说朱熹和陆九渊停止互相攻击对方
D.说明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