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朱熹和王守仁都讲格物致知,朱熹称:“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王守仁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以下对二人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①前者强调探究万物,后者主张心中体验
②二者主张体现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派别
③后者是对前者主张的完全否定
④后者力图解决前者产生的弊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8-18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
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C.适应明初的社会稳定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