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文化是传统中华文化的核心,在古代历史上虽经历波折,几经嬗变,但经久不衰,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儒学的现代复兴,儒家文化必然会在应对现代世界和现代生活的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以下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目录:



请仔细分析目录内容,围绕着“儒学发展”这一主题,概括出儒学发展的某一方面线索,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不能偏离主题,论述充分,行文流畅严谨,史实与论题紧密结合)
2020-11-02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通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个人物:

老子、苏格拉底、董仲舒、瓦特、蔡伦、李白、魏源、毕昇、朱熹、爱因斯坦、王阳明、康有为、爱迪生、梅兰芳、严复。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0-11-02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宋、明两朝若干历史事件对照简表

朝代

经济

政治

文化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田制不立”,土地买卖频繁;
坊市界限打破,出现纸币交子;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广泛设立。
中央设三司使,地方设知州和通判;
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体系形成,实行“糊名法”;
出现谏院。
理学兴起;
词、曲、话本逐渐兴起,出现南戏;
苏黄米蔡四大家,主张“有意无法”;
“三大发明”完成。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引入中国,棉花广泛种植;
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苏州的丝织业、佛山的冶铁业兴盛;
出现大规模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
明太祖禁止海外私人贸易。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八股取士;
形成完备的科、道监察体系,出现厂卫制度。
心学成熟;
出现“异端”思想家李贽;
世情小说盛行;
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
西方传教士来华。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概括由宋到明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是在“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的危机面前,有志于重振儒家伦理道德,提出了很多成圣的修养工夫。朱熹表述道德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分别运用“仁”、“智”的术语。用“智”来表述“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的传统,而“仁”作为儒家的核心道德理念也是毋庸置疑的,……朱熹这样说过:“若无这智,便起这仁不得。”“《大学》物格、知至处,便是凡圣之关。”“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入于圣贤之域。”
——刘克兵、、朱汉民《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知识与道德》
材料二   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夫英国宪法,以侵犯君主者为大逆不道;各君主国皆然法国宪法,以谋立君主者为大逆不道……今世士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此由学界之奴性未去,爱群爱国爱真理之心未诚也。盖以为道德者,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有发达,有进步,一循天演之大例。前哲不生於今日,安能制定悉合今日之道德?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三   在1917年8月写给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提出“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思想道德必真必实”,主张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道德思想,用新的道德思想重塑国民的道德心灵,以此根本改造社会,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摘编自彭平一、钟翡庭《论青年毛泽东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
材料四   罗马的灭亡让人不解,他们有当时最不坏的政体:共和;最不坏的制度:法治;最可贵的精神:宽容。由此三条,便足以巍然屹立,为什么会亡呢?为什么他们在感到危机的时候,要乞灵于基督教呢?
换句话说,罗马文明缺了什么核心价值观?
——易中天《两汉两罗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对知识与道德关系的观点并指出朱熹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提出的新道德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道德观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基督教在欧洲盛行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道德与社会发展这一问题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