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顾炎武以大量史料证明,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君”的称谓乃是“上下之通称”,不仅帝王可以称君,诸侯可以称君,大夫可以称君,而且女儿可以称父亲为君,媳妇可以称公爹为君,妻妾可以称丈夫为君等等。这说明顾炎武
A.怀疑君权、具有启蒙色彩B.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C.弘扬道德、肯定传统礼制D.教化民众、主张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说明,明清时期
A.王朝权力渐趋衰落
B.传统科技停滞不前
C.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D.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019-03-10更新 | 689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观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得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得原因做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刊《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犯非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4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是西欧从传统迈向近代社会时期的思想巨人,他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有别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法,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归纳法”的第一步。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他指出“所谓知识在于实践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效用,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亨利.沃登爵士称他为现代“科学之光”。

——摘编自丁立群等《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

材料二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代表。梁启超对顾炎武的治学方法推崇备致,认为“贵创”“博证”“致用”是顾炎武学术研究究方法的精华。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将“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顾炎式做学问反对玄学、理学之清谈,主张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的学间,引古著今,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己形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学以致用、“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济世情怀”。

——摘编自威福康《论颐炎武治学方法的儒家精神与哲学意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学术思思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不同的历史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对于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在那个年代有那样的议论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蔡元培甚至称其为“中国的卢梭”,将其《明夷待访录》说成是“中国的《人权宣言》”,以上言论意识到黄宗羲的思想
A.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B.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C.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尽相同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2022-02-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根据时代需求,以先秦孔、孟、荀儒家的思想为主导,吸纳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诸家的思想,以性善情恶的人性论为基础,大力推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价值观教化,形成了适应当时国情民性的新型价值系统。汉宣帝自称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既是刘汉王朝的内心直白,也是对董仲舒构建礼法合用治国模式的肯定。

——摘编自李宗桂《董仲舒思想历史作用之我见》

材料二  佛道理论的精细化充分暴露了儒学的内在弱点。如何完善自身以及重回学术的至高地位,这成为儒学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使命。朱熹认为“释、老之书极有高妙者,句句与自家个同”,而现存的礼书对古礼删削颇为有限,难以通行至民间。有感于此,朱熹便以司马光的《书仪》为底本,复加删削,成《朱子家礼》一书。

——摘编自楼含松《中国历代家训集成》

材料三  顾炎武作为先锋性的代表人物反对“空谈之学”,力倡以“修已治人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顾炎武主张人的内在本质即为“人道”,“人各有私”,“有私常情”。在顾炎武看来,“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

——摘编自许苏明《顾炎武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董仲舒儒学相比,朱熹理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理学家张载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这些思想
A.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B.蕴含了理学的精神价值
C.体现了传统的民本观念D.强调了学术服务于现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

材料一  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边界,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仁义得不到发扬),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不)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顺应)而恤之(体恤百姓的私情)。……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相关内容,归纳“‘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天下观”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1)结合教材所学概括黄宗羲所构建的“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为什么作者说他的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材料二 明末清初谴责专制君主的社会批判思想,是从先秦民本思想和中世纪抗议君主专制的异端哲学走向近代民主、民权思想的桥梁,它为中国近代先进的人们接受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

——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


(2)利用材料二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谴责专制君主”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2021-11-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