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原原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
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
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
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
2019-05-18更新 | 570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宋明理学家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传承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将之延续,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后者
A.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B.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C.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019-04-23更新 | 320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
B.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
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
D.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
2019-04-09更新 | 145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旌表妇女贞洁,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贞节旌表制度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C.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很大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019-03-28更新 | 221次组卷 | 33卷引用: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思勉认为,“先秦时代的学术,是注重于矫正社会病态的,所谓‘拨乱世,反之正’,实不仅儒家,而为各家通有的思想”。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认为,“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致而百虑”,社会的重重矛盾,即一致引发了士人阶层的百虑,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新社会应该是如何运转进行了自己的理论构建和大讨论。

——摘编自刘子贤《论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

材料二 如果说,每个时代的思想都如尼斯贝所说的那样,“是对危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迁所造成的挑战和回应”的话,那董仲舒的思想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汉社会现状…董仲舒生活在西汉鼎盛的汉武时期,虽然那些“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的势力迭遭打击,但尚未彻底铲除而继续威胁着皇权的巩固。另一方面小农也面临着被兼并而破产的境地,某些封建贵族官燎“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蓄其积委”,使劳动人民“日削月胺,寝以大穷”。

——摘编自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封建礼教作为统治阶级摧残个性、荼毒性情的理论武器,在晚明的发展达到极致。一些有识之士在对理学进行认真反思的同时,为了维护新兴市民阶层的切身利益,提出了一系列同理学相悖的思想。这股新异的思想一经出现,就显示了它特有的力量,给腐朽的理学以强有力的冲击,从而在精神上唤起了人们的觉醒。一股新异的思想解放之风开始拂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明末清初的士人阶层不仅在思想领域探讨伦理道德,人生理想,并且对人生价值由理想的分析探讨转入深刻的自我实践…商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崭新的思想意识和人生态度像一股强劲的庵风在晚明城市和乡村鼓荡,原本宁静的世界开始变得躁动不安,市民文化生活愈来愈多彩多姿,歌馆酒楼,流连忘返,酣歌醉舞,百态竟陈。传统的“美德”几乎荡然无存,奢靡之风在整个市民阶层中弥漫开来。

——摘编自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吕思勉和本特利所提到的“社会病态”与“政治混乱”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董仲舒生活时代社会秩序所面临的“挑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提出的与理学相悖的主要思想主张。
6 . 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輿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

A.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
7 .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宁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响着时人及后世?
8 .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否定了君主制度B.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C.强调对民意的尊重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2019-01-30更新 | 127次组卷 | 43卷引用:[首发]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
2019-01-20更新 | 91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陈腐的封建伦理纲常
C.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2019-01-19更新 | 10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