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多有“嗜奇好古”和“好奇尚诞”的性格与作风。由于古代的习俗和事物已不再是晚明日常生活经验构成的一部分,因而这种“嗜奇”和“尚诞”更多地表现为对异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习俗等的追求。明朝时期的“嗜奇”和“尚诞”
A.冲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C.促使国人“开眼看世界”D.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进步
2 . 下面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学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
2021-06-09更新 | 19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届山东聊城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

阶段时间概况
产生与发展从北宋至明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还不完备,还不能够真正把“实体”与“达用”两者结合起来,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实学思想体系
发展从明中叶到清乾嘉时期比宋元时期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随着“西学东渐”而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
高涨并转型从清代道咸到同光年间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晚清实学的最大特点,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实学的成分,又大量地吸收了西政与西学,企图以西学之实补中学之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逻辑f,表述清晰。)
4 .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上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A.商品经济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B.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C.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对外实行闭关政策
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孔子为象征,以儒家为主体,居中制衡,佛道辅翼,安身立命,治国理民的独特结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理应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象征。儒学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轴心。但近代以来经过一系列激进的社会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批判,儒学被迫逐步从孕育滋生它的社会母体中游离出来,成为余英时所说的“游魂”。但并不必太悲观绝望,他认为儒学仍然潜藏在民间,沉睡在老百姓的血液当中:“儒学已变成游魂,但这个游魂,由于有2 000多年的凭借,取精用宏,一时是不会散尽的。”

——摘编自韩星《卜帝回归乎?——儒家上帝观的历史演变及对儒教复兴的启示》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儒家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23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学是兼蓄内外、圣王之精髓的,是真正的儒家。中国思想史上,董仲舒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第一次建构出天的本体系统,并通过天道的阴阳、五行来言性情、释人事,以为现实的政治伦常生活寻求正当性与合理性。他具体地阐述了天人之际的关系结构,有效地证明出天与人相感应、相附和的机制、中介和路径,指出了天人沟通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摘编自余治平《唯天为大》

材料二 明清之交,国破家亡。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学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出现的原因。
7 .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9-01-30更新 | 98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聊城某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历史试卷
8 . 毛佩琦教授说:“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作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从文化演变的角度看,下列各项中符合明朝“走向活泼开放”这一判断的史实包括
①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②出现思想批判思潮
③科举演变为八股取士
④众多世情小说勃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8-02-1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9 . 《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指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则有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①16至17世纪的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日趋成熟与质变
②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中西方思想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
③中西方思想主张的不同反映了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④黄宗羲们的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