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已运用数学语言并且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输《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材料二   赢得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者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个人;充满竞争的生存条件也促使他们必须具有多方面的造诣。在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17世纪,也是多才多艺之人辈出的时代。当时没有一部名人传记不在主人公的主要成就之外谈到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而这些造诣总是超出一般水平。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不但要研究古代经典理论,还要研究地理、历史、文学;不但要翻译古代的戏剧,还要同时兼做导演;此外,他还可能是一名地方长官、外交家。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国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意大利思想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3)据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
2021-0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
2021-0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大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中国文化经过了无数的起起伏伏。反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其兼容并蓄的胸怀,同时,若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具有特色的则是早期启蒙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明清实学思潮的主流和灵魂。民本思想是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孔子讲“爱人”,孟子讲“民贵君轻”,强调“制民之产”,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早期启蒙学者在阐发启蒙思想时,面临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批判理学的禁欲主义,争取人的生存权利,另一方面还要冲破“民本”思想所固有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藩篱,实现从民本向人本思想的转化。以黄宗羲、唐甄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对君权进行抨击,以王源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批判,何心隐在《师说》中说:“天地于易,易天而不革天,易地而不革地,师也,至善也”。事实上,明末至清代学术界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不仅脱离了理学的藩篱,也开始挣脱汉代经学的羁绊,向近代科学迈进。

——摘编自丁冠之《论明清实学的早期启蒙思想》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由神和经院哲学统治的黑暗时代。人文主义先驱者用它们手中的笔做武器,对教会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揭露教会的黑暗。“整个中世纪,诗人们都在有意识地避开自己,而他(但丁)是第一个探索自己灵魂的人”。法国的拉伯雷斥责宗教教条和教会泯灭人性、窒息科学、阻碍人类进步。在揭露教会“来世说”和“灵魂不朽说”的同时,人文主义者呼吁人们大胆追求世俗幸福。人文主义者对神学给人的迷惑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举起了人性解放的大旗。宗教的蒙昧主义使文化凋零、科学停止,人文主义者反对人们对宗教的盲目追崇和顶礼膜拜。达·芬奇号召人们在科学上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有所发明的人,沟通自然与人类的人”。

——摘编自杨树虹《西方“人文主义”现实价值的辩证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概括明清启蒙思想对传统思想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先驱者们思想中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对各自社会产生不同效果的根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大子系统: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是居高临下的,不仅居第一位,而且包容并支配着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所谓“政治一体化”的特殊结构类型。经济是大国政治的经济,即着眼于大国专制集权体制的经济,私人经济没有独立的地位,因而也未能产生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文化是高度政治伦理化的文化,着眼于大国专制一统为主旨的意识形态整合的功能,异端思想和形式化的思辨不是没有,而总却被遮蔽,了无光彩。政治高于一切,一切都被政治化,一切都以政治为转移。这种社会生态性的高度倾斜,造成不了什么别的力量去制衡、约束政治系统,成为中国难以走出“中世纪”的症结。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3-09更新 | 46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在先秦以“子学”形式存在,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汉代儒学在继承孔子、孟子等人思想的同时,转而以“经学”为主要存在形式。儒生将孔子整理的典籍封为经典,即“五经”。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汉代儒家经学成为朝廷认可的官方学术。《春秋》被用作审判罪犯的标准,《诗经》则被当作谏书以规劝执政者。孔子则被描述为天庭的圣人,为汉立法制宪,祭孔成为重要的政治活动。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晚明清初,随着对王学末流的批判,王学营垒发生分化并走向衰落。程朱理学则被认为视为救治王学弊病的重要选择,并为清朝统治者所重视。康熙帝则升享朱熹于十哲之列。一些不愿固守理学的学者,弃宋儒而对汉代经学情有独钟,顾炎武、黄宗羲等为提倡经学之代表。在反思理学、探索学术出路的同时,部分学者将目光投向诸子学,诸子学研究开始活跃起来,顾炎武就称赞先秦诸子“皆自成一家言”。以颜元为代表的学派同顾炎武等人一样,对空谈心性深恶痛绝,其讲学时礼、乐、书、数、射御、技击等无所不包。明清之际的社会大变动中,一部分学者接受了西方的科学知识,成为中国最早的西学信奉者,如徐光启等人,中国的学术视野得以开阔。

——摘编自:史革新《清初学术思潮转换刍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思想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清初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0-12-1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冬季联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婚绅官僚阶级的立场上讲,教养在先,富庶在后。学术上之精到,文质上之选择和举止上的合乎大体超过一切。所以利玛窦于公元 1583 年来到中国时,他赞美这国家是由一大群的"哲学家"管理。可是向人炫耀是人之常情。一个络绅家庭可能在门前树立几桩旗杆,以表示子弟进学中举以及捐输为监生的人数,地方上显赫人物也有在轿前摆布着一大堆的随从;收藏艺术品也成为风尚,古物尤被珍视,有时一块古砚可以值银三十至四十两,足为农家全年用度。

——摘编自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儒学的领域,康熙朝廷重返宋代理学,特别强调社会阶序与遵从礼制的部分。不过此复古理学亦自有创新之处。强调理学中解决经济、政治与行政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追求,这部分后来被发展为实学与经世之学。到雍正与乾隆时期,城市阶层恢复以往的繁荣昌盛并扩展了晚明出现的中阶文化。这些商人与工匠的品味填补了精英阶层较僵化且同构型高的哲学、文学与艺术传统,和相对活泼、变化多端的大众文化两者之间的鸿沟。

——摘编自罗威廉《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明缙绅文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思想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9 .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优秀政治文化传统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百姓安业,衣食足而有恒心,知孝悌忠信之教,率之易从,劳之不怨,心附于上,固而不可摇也;化行政肃,无奸完盗贼之患,设有之,不足为虑,盖有歼灭之备,而无响应之虞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三   元明清时期,旧民本思想已经走向末路,这一事实,激发了正义思想家进行改造的志向,他们或把民本思想从“民本尊君”的体系中剥离出来,全面倒向左翼,强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否定君主存在的合理性,或者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全面的改造和创新,既肯定君主制度的存在,又反对任何专制君主,如黄宗羲、唐甄等在抨击君主专制、强调万民地位中形成的“新民本”思想。

——摘编自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二程的民本思想的新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正义思想家们”主要代表人物,并概括“新民本”思想的基本特点。
2021-04-2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末清初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时代变幻、秩序崩塌,急需秩序的恢复或者重构,黄宗羲对当时的政治败坏体会深刻,最终走向了对旧有制度的批判与重构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容,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摘编自《明夷待访录》

缘夫天之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夫治天下我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编自《原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摘编自《原法》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贤,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编自《明夷待访录》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为养士而设也。

——摘编自《学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社会转型”的表现。
(2)根据材料,说明黄宗羲对旧制度做了哪些批判与重构。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