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2018-01-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下表是两种不同婚姻法的相关信息的对比,由①到②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项目

婚礼方式

内容

①中世纪《婚姻法》

用宗教仪式,需教会主持

没有证人,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甚至不公开举行婚礼即可形成婚姻。

②新教的《婚姻法》

可用世俗仪式

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必须举行公开的家长参加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

A.封建家长制对婚姻的决定作用B.社会进步推动了婚姻观念变化
C.宗教改革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D.人文主义发展简化了婚姻仪式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人物观点
荀子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道乐者也。
彼特拉克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材料二   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权威观

人物观点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揭露“假道学”,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地位平等。
马丁·路德认为罗马教廷的一整套制度和神学理论已经背离了基督教教义。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荀子和彼特拉克不同的幸福观及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二者权威观的相同之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不同思想文明的理解。
2022-01-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4 . 下表反映了某一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据表可知当时是(  )
作者赋予恋人的角色
但丁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
彼特拉克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恶心的美人”、圣母
薄伽丘直接描写玛丽娅的外貌: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

A.启蒙运动B.宗教改革
C.资产阶级革命D.文艺复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摘编自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A.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B.工业化时代呼唤民主政治
C.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D.政府的言论控制日趋解体
6 . 下表中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人物作品主题
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但丁《神曲》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
A.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迫害
C.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2018-05-01更新 | 372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A.信仰得救
B.先定论
C.教众平等
D.教随国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