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如果说伏尔泰是一位并不太成体系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用一种模糊不清、主要是反思的方式写作,那么与他们不同,狄德罗是各位哲学家中最具纲领性的一位。他最大的影响在于他是《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撰稿人。《百科全书》力图把当时最先进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知识予以总结和传播。书中文章悉由当代各位主要启蒙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撰写,1751﹣1772年间出版共17卷,另有11卷插图。他希望它能够“改变人类思维的普遍方式”,他认为对所有的传统信仰都应该“不惜情面的予以全面审查”。该书畅销一时,重印多次,大大有助于启蒙思想在法国和欧洲的传播。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科全书》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特点,并概括《百科全书》的写作背景。

(2)如何理解狄德罗是一位“最具纲领性”的人物?

2018-0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洛克认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们的委托,“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为防止权力集中而导致专制,必须对权力间的关系进行限制,国家的权力必须分立。
——摘编自石荔菠《洛克宪政思想的哲学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宪政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宪政思想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6-11-27更新 | 466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材料二 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兰克(1795—1886)认为国人是永远静止的人民,因而他对英国以强权打开中国抱着一种欣赏与喝彩的态度。其他德国文化人也几乎都小觑中国,蔑视儒学,“孔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用。英国散文家汤姆斯·德·昆西(1785—1859)在他的作品《一个服鸦片的英国人的自述》中则带着更加厌恶的口吻描述中国。他说:“我经常想,如果被迫离开英国而住到中国去,生活在中国的社会和景物里,我一定会发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7世纪以来欧洲人的中国观所发生变化的看法。
2016-10-1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