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9 道试题
1 . 17世纪,启蒙运动兴起的地点在: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019-10-1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7届高三4月等级考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2 . “孔像之争”

在中国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尽管他们一生声名显赫,但多时过境迁,也就被淡忘了;只有生前郁郁不得志的孔子,其人格与思想的影响历久而不衰。

材料一   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宋真宗时,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和“至圣文宣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

材料二   法国作家伏尔泰曾经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世界就不会发生战争了。他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膜拜。

材料三   晚清之后,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在20世纪,一生颠沛造次的孔子在逝世二千多年后,又遭遇了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在这两次运动中,孔子都成了当时人们否定、批判和声讨的对象。

——以上均摘自《辽宁晚报》2011.1.19

材料四   美国总统里根在致祭孔子大典筹委会主任的信中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五   2011年1月11日上午10时,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如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落成。由于天安门广场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地点,这条新闻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甚至在人民网还开通了“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专题讨论。

——摘自《人民网》


问题
(1)请给“素王”作个解释。并说明汉代以来,统治者追封孔子的原因。
(2)在20世纪,孔子所遭到“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分别是指什么?
(3)伏尔泰顶礼膜拜孔子寄托着他怎样的思想?
(4)你怎样看待“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
2020-02-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这句话的作者应是
A.Locke
B.Voltaire
C.Montesquieu
D.Rousseau
2019-09-1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016-11-27更新 | 26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秀、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A.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B.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C.儒学主张和启蒙运动的精神相似
D.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2019-01-08更新 | 111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南汇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卷
6 . 法兰西和北美独立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各项可以作为论据的是
A.《1787年宪法》起草时借鉴了法国的《人权宣言》
B.卢梭三权分立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以体现
C.北美殖民地和法国有着密切的经济与政治的联系
D.启蒙思想的传播激发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7 .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前提
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C.人文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本质
D.普及教育是启蒙运动的手段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在孟德斯鸠看来,法律的最根本的精神是
A.维护私产
B.按律量刑
C.三权分立
D.遵从理性
9 . 伏尔泰称《论法的精神》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因为该书主张
A.天赋人权、主权在民B.建立直接民主共和国
C.开明君主制,反对专制D.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10 . 下图曲线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研究的人数变化情况。第二至第五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因素应该是:

A.专制与民主思想的蜕变
B.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C.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D.不同文艺流派的产生
2019-09-0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