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1 . 1740年,腓特烈二世当上了普鲁士国王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鼓励并保护工商业,特别是军火业的发展,对其免税甚至给津贴。他还统一币制,创办银行,立邮政,修公路,开运河,鼓励垦荒、废除农奴制度。此外,他大力发展文化教育,重建普鲁士科学院。这使得他受到了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热情赞美,这位思想家是(     
A.休谟B.卢梭C.伏尔泰D.康德
2023-09-24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人人可以平等,平等的基础是存在的,而在现实经济生活这一领域内,平等的基础,即每个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因为总体资源的稀缺,而不可以真正建立起来。

——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二   梯也尔(曾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解释拿破仑前后行事的不同说:“几年之后,这位伟大、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的果实被剥落一空”,为什么会“狂乱”呢?因为“随着拥有无限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乱”。梯也尔得出的结论是:“公民们……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不管他是谁,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他敦劝法兰西人“永远不要由于滥用自由而牺牲他的自由,或冒牺牲自由的危险”。

——王养冲《拿破仑研究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简述拿破仑如何“拥有无限权力”,并概括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如何规避“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的现象。
2022-04-15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英国学者柏克却认为:“卢梭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两个人:一个是极端的理性主义者卢梭,一个是邪门得多的卢梭”。其中“邪门得多的卢梭”主要是指他
A.提出“人民主权说”B.凸显人的情感和个性
C.倡导“社会契约论”D.确立人类的主体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美国宪法将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这实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康德
5 . 优秀的民族文化最初深耕于民族忧患意识,后来扩展为全人类的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给腓德烈二世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恕我大胆地说,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感激你,因为你肯用心地以健全的哲学来造化一个注定生来担当指挥大任的人。只有在开头肯设法教导自己的国王才配称好国王,他们能分辨好人与坏人,喜爱真理,唾弃迫害与迷信。一个肯坚持这种看法的王子可能给他的国家带回‘黄金时代’……我期望阁下能一直保持您的个性,也期望别的君王能跟您一样。”到了普鲁士以后,伏尔泰发现这位哲学家国王并不像他自己标榜的那么开明,令他十分失望,最后从普鲁士逃回法国。

——摘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伏尔泰时代》

材料二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比较激进的,为了批判当时法国社会中的专制和不平等,他常将“自然状态”中的人与文明社会中的人进行对比,其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最为典型。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过着一种没有私有观念的自由平等生活,因此他对“高尚的蒙昧人”推崇备至,通过与文明人对比的手法建构起一个比前人描述更为丰满的“高尚的蒙昧人”形象。他曾这样描述道:“漂泊于森林中的蒙昧人,没有农工业、没有语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彼此间也没有任何联系,他对于同类既无所需求,也无加害意图,甚至也许从来不能辨认他同类中的任何人。”

——摘自刘文明、彭鹏《法国启蒙思想家对新世界原住民的想象和建构》

材料三   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

——摘自(美)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述伏尔泰在腓特烈二世身上寄托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指出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及其核心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卢梭对“高尚的蒙昧人”推崇备至的重要原因,并列举相关史实论证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比较激进的”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阐明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浪漫主义思潮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6 . 下表体现了欧洲儿童观的变化。这反映了
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
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
17世纪以后父母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
18世纪卢梭提出“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并著有教育学著作《爱弥儿》。
A.人文精神的复苏和发展B.反对封建专制的共同追求
C.提倡科学成为时代潮流D.教育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某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有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对当前时代的批判;第二阶段,对历史哲学的反思:第三阶段,对社会集体的基本原则的一个界定;第四阶段,对理性局限的揭示。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
①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   ②是自然神论的推崇者
③认为人类天性本善   ④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④
2021-04-22更新 | 24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为了人的解放,许多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出了积极的思索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这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摘自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   尽管人们可以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把马克思的学说分述为……然而,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马克思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类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1844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明确地把自己对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的承诺作出这样的表述:“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摘自孙正聿《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

材料三   针对“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的质疑,列宁反问:“面对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难道他们就不能奋起斗争,以求至少获得某种机会去为自己争得进一步发展文明的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吗?”这里的关键是人民“毫无出路”。站在人民利益一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然需要挺身而出,选择帮助人民脱离困境追求自己幸福的道路,哪怕这种道路被经典或教条所不容。列宁还说:“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就将因此而改变。

——摘自余金成《十月革命两大实践逻辑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指出康德认为“人的解放”包括哪两个方面,评价康德在探讨“人的解放”这一过程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补充材料中省略号处的内容,指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价值。
(3)根据材料三,分析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必然性。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2022-05-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某位启蒙思想家说:“我们每个人都将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人民拥有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立法权。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它归属人民此处体现的启蒙思想有
①人民主权②三权分立③社会契约④开明专制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2022-05-0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浙江卷)
10 . 他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认为最理想的是“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雨果曾评价说:“(他)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他是
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康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