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伏尔泰曾大力宣传英国培根、洛克、牛顿等人学说与思想,主要因为这些英国科学家和思想家(   
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B.其成就代表科技最高水平
C.冲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D.其成就充满理性主义精神
2022-07-10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这一阐述强调了(     
A.自由平等B.议会至上C.民主共和D.天赋人权
2022-07-09更新 | 31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陈乐民先生在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时,勾勒出一条发展脉络:《大宪章》——洛克的思想——《权利法案》——“宗教宽容”——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这一发展脉络体现了西方对(     
A.专制王权的制约B.宗教思想束缚的抗争
C.天赋人权的践行D.人类共同理想的思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论法的精神》载:“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这一主张是(     
A.君主立宪B.主权在民C.三权分立D.民主共和
5 . “那是一个拥有原理和世界观的时代,对人类精神解决它的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它力图理解并阐明人类生活——诸如国家、宗教、道德、语言——和整个宇宙。”对这一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A.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B.表明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C.主张信徒灵魂得救自主权D.构建未来资本主义理性蓝图
6 . 孟德斯鸠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和向恶性,只要缺乏足够的约束、监督,任何权力都会生出腐败,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说明孟德斯鸠主张(       
A.开明专制B.分权制衡C.社会契约D.人民主权
7 . 1787年,德国作家海因泽的小说《阿丁哲罗和幸福岛》发表,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阿丁哲罗伙同一群男女朋友建立了一个保障个人充分自由、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婚姻关系的“自然国家”。由此可知,该小说
A.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B.蕴含了近代启蒙思想
C.批判了天主教会黑暗D.揭露了资本主义腐朽
2022-06-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思想家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刻的批判:现存的宗教组织、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司法体系、教育模式等均受到了质疑。这场运动(     
A.倡导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B.形成重视经验和事实的思维方式
C.痛斥教廷兜售赎罪券的行为D.强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2022-06-28更新 | 423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近代西方颁布的文件
时间国别名称主要内容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A.力图打破封建专制的束缚B.蕴含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深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10 . 文明的交流与变革。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人、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1755年,《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中国孤儿》剧本。剧本写到: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要用独生子替太子送死,其妻子伊达美不予配合,说:“你向他发过誓么,要杀你的亲生子?唉!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要谋自己的善后,才是我们职责。”剧中还有“士可杀而不可辱”、“请用理性、公正和习俗教化百官”等言论。1755年,《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欧洲城市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孤儿》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城市出现的新现象,对应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