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8世纪以来,法国启蒙思想家直接追求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而德国启蒙思想家则把自己的理想和意识伪装成超现实的精神追求,这归根结底是由于德国
A.受到宗教改革严重影响B.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C.近代经济成分比例尚小D.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2 .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法国大革命推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C.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D.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的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人们幸福观的变化与诸多因素有关,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启蒙家“理想"蓝图已实现B.人们追求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C.西方享乐思想流行较普遍D.人文精神的弘扬解放了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是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由上层社会向民间社会下移。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也有其思想特征。世俗化是指儒家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互相交融,具有民间化、兼容性的思想特征。

——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儒学虽说是正统思想,但它博大宽容,表明中国对宗教的宽容态度;中国人敬天,而“天”是天理,不是神,不是崇拜的偶像;中国人尊孔,而孔子并非教主,只是宣扬伦理道德的圣人。伏尔泰借以批判当时法国“一个国王,一种信仰”的专制主义。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文化有风俗之弊、奢侈之弊和专制之弊等三大缺点,但他同时又盛赞中国的重农政策、救荒政策和勤俭政策,指出中国文化这三大优点可以弥补三大弊病。即风俗之弊可以用特别的治术来补救、奢侈之弊可以用勤俭的政策来补救和专制之弊可以用孔子的教义来补救。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6 .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他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伯克口中的“他”
A.发展了人民主权学说
B.创立了三权分立学说
C.首倡了社会契约思想
D.提出了君主立宪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世俗离婚法,宣布男女双方可以依据同样的法律理由离婚,以实现个体自由,确立起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地位
C.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激励妇女参加卫国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A.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B.推动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C.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D.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2019-06-19更新 | 177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无意指责任何国家已经建立的政体,每个国家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所遵从的准则之所以建立的理由……没有一种适应于所有国家的政治体制……我将首先研究法律同每一个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的关系。因为政体的原则对法律有最大的影响,所以我将尽力很好地去认识它。当我一旦论证了原则,人们便将看到法律从原则引申出来,如同水从泉源流出一样。然后,我便将进而讨论其他看来比较个别的关系。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孟德斯鸠所提的“政体原则”的影响,并指出启蒙思想家的诉求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组建的核心内容是权力的分立、制约和平衡。艾尔斯沃斯说:我们部分是国家,部分是联邦。第一院的席位,实行比例制,有利于国家原则,保障了大邦对付小邦。席位平等,有利于联邦原则,体现保障小邦对付大邦的必要性。他相信:在这样一个中间立场上,就可以实现折中……并强调,某种折中是必要的;他看不出来还有什么更方便、更合乎理性的办法……我们必需双方让步。没有这种让步,联邦的宪法永远也制定不出来。

——摘编自[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2)指出材料二中“各邦”为“实现折中”所做的具体努力,并结合所学,说明联邦宪法的制定为美国发展所带来的有利条件。
10 . 宗教问题是启蒙思想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洛克认为人人皆应选择自己的救赎之道,教会对此没有垄断权;伏尔泰认为,现世中的人对于宗教和来世应有信其所愿的自由。据此可知,他们
A.肯定宗教的意义
B.认可因信称义理论
C.都信奉唯物主义
D.主张宗教宽容政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