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论
2019-01-30更新 | 273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3届宁夏银川二中高三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法国启蒙思想家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启蒙思想家的所为意在
A.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B.矛头直指欧洲君主制度
C.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D.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
3 . 大历史观就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作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也就是依据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做出合理的判断,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的认识方法。

材料   黄仁宇一贯的“大历史”观点: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数字上管理乃黄仁宇“大历史”观中的一个枢纽性概念。黄摩崖(当代“大历史”写作的新锐代表)的“大历史”理念基本包含了黄仁宇大历史观的特点,比如以小见大,讲究历史纵深,中西对比等等。但不同的是,黄摩崖的“以小见大”是扎根于详实的史料,也没有依赖于生硬的技术分析,而是瞩目人性的复杂以及整个文明的活态,行文充满了价值判断与人文关怀。


以材料中一个“大历史观”(任意一点或几点)为依据,结合世界近代某一阶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评析。(要求:论题具体,见解明确;分析问题有理有据)。
2019-10-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伏尔泰在改编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有意识的误读”。他有意识地加入自己的理解,如把赵氏的“复仇”改成了“谅解…‘宽容”“尊重”。伏尔泰此举
A.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B.推动了新剧种的发展
C.探索了启蒙思想源头D.体现了西方人文思想

5 . 在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中意大利、德国、法国都有着特殊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

历史学家贵查第尼在1529年写道:“再没有谁比我更憎恶祭司的野心、贪婪和放荡了……尽管如此,我在己任教皇教廷中的位置,迫使我只得为了切身利益希求他们伟大。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早已像爱自己一样爱马丁·路德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三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德国人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葡萄牙人则发现了去印度的航线。……从此,尼德兰取代意大利,成为东西贸易的必经之路。1517年,马丁·路德……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烽火,并最终导致教会的分裂。……对于意大利来说,教会分裂意味着财源的枯竭。

—【德】迪特里希·施万尼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3)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衰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2018-09-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制度倍受推崇;从中国回来的商人和传教士受到追捧;中国的建筑风格被模仿;中国的文化艺术被追求。很多上层社会家庭以用中国产品和效仿中国生活习俗为时尚。他们摆中国家具,喝中国茶,用中国瓷器,穿中国丝绸,学用中国筷子,收集中国书画。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欧洲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赋予欧洲人越来越多的自信;也使欧洲政府和商人越来越多地追求本土工业发展的生产利润和销售利润。当欧洲人可以从欧洲本土获得瓷器和高质量的绸缎,从殖民地获得茶叶时,中国产品便被排挤出了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形象也随之下跌。中国不再是欧洲人崇敬向往的那个富强有序而又充满智慧的神秘帝国。中国的制度受到批判,中国的文化受到抨击,中国的产品受到排斥。     

——张丽《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上述材料阐述了欧洲“中国潮”的起落变化,蕴含了诸多17、18世纪中西文明交流的启示。请从材料中提炼其一,结合所学,给以说明。
2019-10-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德曾经指出,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康德旨在说明
A.现实社会对自由的限制B.社会发展决定思想文化
C.启蒙运动脱离社会实际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公元前202—220年

中国西安、洛阳

罗马

6世纪以后

中国

13世纪以后

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

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请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认识,并对其进行阐述,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作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12-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人的解放——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一文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理性时代”是指
A.神学禁锢人们思想的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C.民主和科学的光明时代
D.没有宗教的无神论时代
2018-09-0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