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英国政治理论家洛克1690年发表的《政府论》一书中将统治看作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政治契约。但是,法国哲学家卢梭把它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由此可知
A.卢梭完全否定了洛克的观点
B.启蒙运动影响着政治家、哲学家的思想
C.卢梭较之洛克更注重人民主权
D.英法两国在当时是欧洲的思想中心
2 . 思想启蒙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3 . 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说:“卢梭目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批评从古以来天经地义的道理”。罗丹所说的“共同性格”是指
A.反对君主专制B.强调社会契约C.主张主权在民D.倡导开明君主实行立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 世纪时,一种全新的神创论在法国流行,该理论认为,宇宙虽然是上帝创造的,但上帝并不乐意管理宇宙,于是上帝创造了一套维持宇宙运行的规则后就撒手不管。这一理论
A.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B.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创造条件
C.继承了马丁路德的新教理论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2021-06-2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1)历史试题
5 . 中西方思想特点不同,对东西方社会走向的影响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

材料二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恩格斯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理学的社会价值。
(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描述的是哪些“伟大人物”?(列举三位)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他们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这一观点。
2021-06-0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它导致了凌驾于欧洲世俗权力之上达千年之久的基督教会的分裂,从而为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在信仰中直接与上帝发生联系,这样就使得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情、内心的事情,从而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恪守“天职”、勤奋节俭的新教伦理则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精神前提;宗教宽容精神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背景,这种新时代背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理性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最终汇聚成启蒙运动的澎湃洪流。

——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及精神内核,列举两位与薄伽丘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结出的“世俗之果”。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新的历史条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中国形象不断被西方启蒙文化利用,从宗教上的自然神论到无神论、宽容主义,从政治上的开明君主专制、哲人治国到东方专制主义,中国形象已经经历了宗教之争、哲学与宗教之争、哲学与政治之争、政治之争、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済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筼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材料二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日之争。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及“争论结果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启蒙运动互鉴对方文化的异同。
2021-04-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2021-03-22更新 | 322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9 . 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的理性非但没有完成对社会的理性化(改造),结果是理性自身被变异了,它走向了自身的反面。人由匍匐于上帝的脚下变为拜倒在魔鬼的面前。因为理性告诉人们,魔鬼更能为现实中的人们谋福利。材料意在强调启蒙运动
A.功利主义倾向B.重信仰与道德
C.摒弃人文主义D.抨击封建专制
2021-01-1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称颂最力,他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礼拜堂里供奉他的画像。他说:“我曾经认真地读了孔子的书,并作了摘要;我发现:书中所说的是纯粹的道德。……孔子只诉之于道德,不宣传神怪,其中没:有可哂(shen笑)的寓言。”在他心目中,中国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伏尔泰奉孔子为楷模的原因是
A.孔子所讲是纯粹的道德B.伏尔泰借孔子抨击教会
C.古代中国奉行信仰自由D.伏尔泰鼓吹开明君主制
2021-01-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