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世纪,神主宰希腊。公元前5世纪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人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社会背景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哪些思想主张。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
2019-04-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保定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2 .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场中外思想集锦

展览一:中外思想概览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烦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书名项目清朝《红楼梦》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和发展人的个性。

展览三:中外名画欣赏

《清明上河图》                                 

《蒙娜丽莎》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2)上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的两幅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3 .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很受苏氏哲学的影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论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

材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四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五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思想主张
伏尔泰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塞罗这一观点的理解。

(2)概括材料二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

(4)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四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5)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张的共同特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2018-10-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有关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

——摘编自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的理解。
5 . 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材料二: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四:……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中国却“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分析30多年来中国中国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有利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3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在中国、希腊、法国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为人类文明奠立了一座座高大的文化丰碑,他们的智慧让人们千百年来享用不尽。以下是中外几个伟大思想家的文字资料,读后请回答问题。

姓名简介
孔子他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
董仲舒他是西汉武帝时的儒学思想家
苏格拉底他是雅典著名哲学家,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孟德斯鸠他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他的名言是:“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1)概述材料中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2)谈谈上述思想家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

2018-10-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

历史时期中国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能被代表。”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卢梭:“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有人们直接指使,不能被代表。”

(1) 据材料,比较中国和西欧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史,概括各个时期相同的历史特征。       
(2) 根据材料概括“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中国和西方思想文化政策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 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19世纪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启蒙思想不是由一批相关的知识分子阐释的自成一体的概念体系,而是受了形形色色的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让·雅克·卢梭、爱德华·吉本、伊曼努尔·康德和大卫·休谟。所有的这些作家都是启蒙运动的一员。他们一致认为,在他们的世界中,最重要的知识问题,包括人类进步在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个人在世界规划中的决策权,自然的定义和自然与上帝的关系,这些都与理性在知识体系里的地位有关。——[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李贽的学说“破坏性强”的表现及“当时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启蒙思想的认识。
9 . 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簿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
(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
(3)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请谈谈对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中人文主义的理解?
2018-05-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竞赛试题

10 .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的作者是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我们已经看到,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

—卢梭

(2)材料二反映了卢梭的什么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请你谈谈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2018-09-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