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反映了1778年2月,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8年的巴黎,妇女们趁他经过时,偷偷地从他的皮衣上拔下一根毛当作圣物保存的情形。伏尔泰之所以如此受到人民欢迎,主要是因为他
A.敢于批判法国的君主制度
B.主张通过革命方式建立代议政府
C.提倡人民主权的政治学说
D.提倡的天赋人权代表了时代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涉及国家权力分配中,某人提到:“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他意在表明
A.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尖锐
B.分权不利于国家行政效率提升
C.分权制衡有利于保障民主
D.国家权力分割应包括贵族和平民
3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2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二升级考试历史模拟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指的是一种带有功利主义色彩,以增加资本本身为目的,累积个人资本的责任,并且将积累的资本用于社会再生产而不是个人消费。资本主义精神同时带有资产阶级文化的色彩,个人只要能够在经济制度下以合法途径赚钱,就是擅长于某种天职的表现。韦伯描述的资本主义精神具有理性计算的特征,以严格、小心谨慎且有远见的计算为基础,进而谋求经济上的成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崛起。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5-08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三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并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他们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分析200年前中国文化热对欧洲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一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限制君权,首先得明辨君臣之间的关系。“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其次是设立丞相,以防止君权过分膨胀;再次设立学校,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在教育上提出“使治天下之具(人才)皆出于学校”。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主张“均田”、“齐税”而又不排斥富民占田的“井田制”构想。故此黄宗羲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材料二: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在经济上,他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在政治上,他提出“天赋人权说”,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歌德称赞“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794年卢校的遗体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1)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卢梭与黄宗羲思想的异同点。
(2)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对其所处时代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请分别指出其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8 . 下图是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成的《启蒙思想家国别分布图》。这说明启蒙运动
A.远远超过欧洲范围
B.与政治变革相促进
C.鼓励民族独立运动
D.因多元发展而兴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认识正确的是
A.分歧主要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
B.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C.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D.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2019-02-14更新 | 18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一时期,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这反映了
A.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
B.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
C.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
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