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孟德斯鸠指出:“有人说,我们所看见的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盲目的命运所产生出来的,这是极其荒谬的说法……是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的。法就是这个根本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孟德斯鸠
A.认为法是理性的体现B.强调认知能力的渐进性
C.忽视对情感领域的认知D.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是宗法人伦关系中的义理的人,是内省的、让与的、利他的、与人和谐的普遍义务主体。中国的人文精神虽然说“人是万物之灵”,但却是在身份确定和依附情形下的人。正像有学者所说的:“把人看成群体的分子,不是个体,而是角色,得出人是具有群体生存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的结论,并把仁爱、正义、宽容、和谐、义务、贡献之类纳入这种认识中,认为个人都是他所属关系的派生物,他的命运同群体息息相关。这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人论。”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无论是人们对“神本主义”的拒斥,追求人的解放,还是人们诉诸理性,突出人的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界的征服,都是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做出的努力。……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卢梭指出:“人一生下来就有自由的权利,每个人都不例外,这是由人性决定的。”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导致此不同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l8 世纪的法国,多数启蒙思想家热衷于从拟设的“自然状态”出发, 谈论人普遍享有的“自然权利”,但这种思考政治的方式在法国大革命后被指责为无视历史与传统,用理性建构出一套抽象的政治法令改造社会将使法国走向无序与暴政。这一认识的转变表明西方社会
A.对“天赋人权”的理性反思B.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同情支持
C.对社会贫富分化现象的愤懑D.对社会政局持续动荡的不满
4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于世纪之交,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思想,对中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再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材料二 20 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则用“民族主义”来向人们传达当时中国思想界所遭受的外来压…在“保国”“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系列长文《新民说》明确主张:“故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唯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

——摘编自《二十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观念》

材料三 西欧诸国在反 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在批判王朝国家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前所未有的政治内容。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维新派“民族观”观念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5 . 古代中西方思想存在着异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尤为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飞跃,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来的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出现了一场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比较古希腊思想家和同时期中国思想家研究内容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中西思想存在的差异的表现。
6 . “天赋人权”是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理论。对此,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A.否认阶级剥削与压迫B.倡导人类的普遍平等
C.存在时代与阶级局限D.有利于激发人民革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哈根在1841—1843年第一次使用“Humanismus”来特指14世纪和15世纪那些拒绝中世纪文化传统而向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的人的思想,并进一步泛指14世纪以来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智识运动,以之来反对中世纪社会以神为本的思想,这种界定充满了一定的启蒙理性主义和人性色彩。

材料二   为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Humanismus”的中文翻译及其核心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伟大人物”的核心思想和他们“非常革命”的共同观点。
8 . 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认为:“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摧毁一切宗教势力B.建设直接民主国家
C.大力弘扬科学精神D.创立社会主义国家
2020-02-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十九世纪经济学家穆勒说,“一个国家哪怕是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就会发现靠渺小的人民是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的;为了要达到机器的完善而牺牲了一切,到头来一无所获。”穆勒的话
A.强调人民利益的重要性B.批评机器生产的社会破坏性
C.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弊端D.强调国家要有完美政治理想
2020-02-09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10 . 人们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从理智的迷梦中唤醒,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此后,理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所形成的科学技术理性主义,成为西方工业文明时代日益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据此可知,西方的人文主义发展
A.以推翻对上帝的信仰为目的B.日渐凸显理性的价值
C.以理性主义为其核心主张D.促进浪漫主义的兴起
2020-02-0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