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雅典智者普罗泰戈拉在《论诸神》中说:“关于诸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作品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已出现一些新特点,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后人评论这幅时说:“圣母好像在说:请你们抱去吧,他不是我的。但同时又把紧贴在怀里,好像如果可能,她就带看他选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用自己的奶来喂养这个并非救世主’,而是自己儿子的普通婴儿。

材辩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我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罗泰戈拉如何看待人和神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一个为人尊敬而又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去行善,却无力去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从中可以看出,伏尔泰主张
A.剥夺君主统治权
B.推行渐进改革
C.培养君主的道德
D.实行分权制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火炬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卢梭照亮法国的自由之路
B.卢梭直接领导了法国大革命
C.卢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D.卢梭背叛了天主教
5 . 歌德在评价伏尔泰和卢梭时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说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依据是
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B.倡导君主立宪学说
C.倡导主权在民学说
D.倡导三权分立学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伏尔泰曾指出:“如果真正的伟大乃是来自上天赋予的了不起的才能,并且能将此才能用于启发自己与他人,那么像牛顿这种千年难逢的人,就真的是伟人了!”在伏尔泰看来,牛顿的“伟大”之处在于
A.理论总结
B.高尚人格
C.思想启迪
D.崇尚民主
7 . 周有光指出,发生在欧美的这场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不再卑躬屈膝,而是直截了当进行夺权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运动中“学者提出了建设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施方案”。这场运动
A.萌发于英国,蓬勃发展于法国
B.从文艺创新扩大到了宗教改革
C.将理论变为行动,革命变为改良
D.反对等级特权,首倡平等博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关于思想史的研究,有两种方法:①通过对一种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主张的一致性探究,明确它的思想主旨;②通过对一种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主张的差异性探究,明确它的外部动力。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04-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面对何道士的解读,梁山众好汉目瞪口呆。宋江言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兄弟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众人皆言:“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

——整理自施耐庵:《水浒传》

材料二   公元1620年9月23日,一批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邮轮到达北美。上岸前,他们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主要有: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据戴安娜·拉维奇所编《美国读本》


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所蕴含的东西方政治理念,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02-10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顺应这些自然本性的各项中央权力,都喜欢和鼓励平等,因为平等特别便于中央行使权力,使中央扩大和巩固权力。……政府是爱公民之所爱,并且自然是恨公民之所恨。这种感情一致的共同体,在民主国家不断将每个公民和国家元首结合在同一思想之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隐秘的和恒久的同情。……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自然喜欢中央政权,并愿意扩大它的特权;而且,如果这个政权忠实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确切地再现了他们的本意,他们对它的信任就几乎是无限的,并准备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献给它。
——摘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康有为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更明白说道:“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昔视我为半教之国者,今等我于非洲黑奴矣。”从利娅·格林菲尔德对民族主义兴起之感情动力的论断来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可以说已经略具刍形,呼之欲出。
—— 摘编自《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认为的国家产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美国公民和政府是“感情一致的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求:联系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史实,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