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从此确立了它们的统治地位。它们把自己活动的领域和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它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老子、庄子把所谓“天道”“地道”“人道”中的“道”抽象出来,实际上是被实体化了的普遍规律。荀子主张以“道”为“衡”,也就是主张以人们认识到的法则、规律为裁判、衡量一切的准绳。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的理性主义在17世纪传入欧洲后,对启蒙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洛克的学生沙夫茨伯里伯爵就曾表示:“有一种强大的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自由国度……文学与知识必将空前地大步前进”。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欧美启蒙思想家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认为他们提倡的原则也适用子全人类。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宗教上的蒙昧主义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理性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古代理性主义的发展并说明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沙龙兴起于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指的是装扮艺术品的房间。16世纪末传入法国,最初指的是卢佛尔宫的画廊,后逐渐演变为聊天、玩纸牌和谈论文学与艺术的一种场所。17世纪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沙龙开始出现,这就是德.朗布依埃夫人的蓝色沙龙。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罗兰夫人的沙龙,这个沙龙被誉为“吉伦特派的灵魂”。18世纪时,沙龙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兴起了众多各式各样的沙龙,遍布巴黎的各个角落,诸如乔芙林夫人的哲学沙龙、莱斯比纳丝小姐的百科全书派沙龙以及内克夫人的政治沙龙等。沙龙已经成为了一股重要的推动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的新力量。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时,沙龙走向衰落。

——摘编自李国强《启蒙时代:法国沙龙的作用》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北平一批有留洋经历的知识分子圈是最早流行中国式沙龙的起源地。梁思成与林徽因家的“星期六聚会”,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沙龙,此沙龙聚集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精英人士,所涉及的话题既有社会广度,又有学术理论深度。同样闻名的还有朱光潜家的读诗会,此沙龙主要涉及文学领域,它对我国30年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与此同时,还有一班生于国难忧患,经历了西方文化浸染的知识分子怀揣着民族理想,以一种属于他们的方式,试图通过模仿建立一种文化模式,用以大众的文艺普及与教育,从而达到提高社会整体文艺素质的目的,其中较为典型的有曾朴的真善美书店和邵洵美的金屋书店。

——摘编自曹丹丹《法国沙龙文化在中国的引入与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沙龙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龙文化在近代中国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两国沙龙文化的共同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3 . 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各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

(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4 . 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590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
材料三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
材料四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予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
2016-12-12更新 | 9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并经历史不断的沉淀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凡事让我(具体的我)满意的,就是正确的;由于每个人具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善。事实上并非如此,必定存在着判断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原则,这个标准或原则也即是善。那么,善到底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最高的“善”,他所谓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来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中心观点就包含在“知识即美德”这一公式之中。

——摘自张利涛《苏格拉底与优素甫“知识即美德”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如果现在被问及,“我们当前是否生活在一个启蒙后的时代?”回答是,“不是,但我们的的确确是生活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目前的情形表明,要让全体民众无需外部教导就能够在宗教事务上自信地运用自己的理智,甚或说是将他们自己摆放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中去,这一目标的实现也仍存在巨大的缺失。不过我们的确看见明白无误的征兆,人类朝向这一目标自由前行的道路已被开启,通向广泛意义上的启蒙的那些阻碍-那些从自我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的阻碍-正在逐渐减少。

——自【德】康德《什么是启蒙》

材料三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个正直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他深切体会到一个勤恳的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社会要负怎样的责任。他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要成为祸害。……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凡是他所了解到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迫害,他都要公开谴责。……一个在自然科学创造上有历史性贡献的人,对待人类社会问题如此严肃、热情,历史上没有先例。

——摘自【美】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编《爱因斯坦谈人生》


(1)阅读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认识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背景,分析说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后不愿妥协自愿选择死这一行为。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康德是如何回答“什么是启蒙”。并概括康德对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爱因斯坦在“自然科学创造上”的历史性成果。同时爱因斯坦也是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分析说明“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2021-11-20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强调理性、不重神学思辨的思想体系,并将中国的政体机制(如官僚体系、科举制度)、道德意识和哲学思想,都加以美化。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出版《中国近事》,认为中国有令人赞叹的道德和自然神论的哲学学说。这些启蒙哲士,通过间接地理解中国文化,撷取其需要的部分(理性),其理解虽有误解之处,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仍有重要意义。不久,随着欧洲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态度由称颂变为轻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不乏创造性之反应,先经主观的体会与选择,再益以推理与联想,虽常不免曲解,但有时竟达成真实的领悟。具有理性之官绅主张折衷与调和,使固有知识与新观念融合一致。而同时更有人歆慕西方新知,主动吸收并予传布。1900年之前,先知先觉者对西化辩护之理论,大致有以下四种:西学源出中国说;托古改制论;中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介绍中国文化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启蒙思想家学习中国相比,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之处,谈谈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十七世纪中后期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传自由之风、播理性之光、颂个体之高、求应然之真,通过广泛的传播和学习,在欧洲乃至世界发起了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资产阶级在完成自身原始积累的同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价值理念,把这些价值诉求逐渐外化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中的地位》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的主要依据,并指出其“更加深刻”的根源。
8 . 追求人的解放是近代欧洲的历次思想解放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至于那些政治家和征服者,不过是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双手就被缚了。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通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牛顿“才真正是伟大人物”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作者的政治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
2021-09-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9 . 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材料一指出老子对仁义礼乐的态度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指出梁启超新的道德观产生的主要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解放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材料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五】“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1)材料三、四、五反映了西欧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何共同影响?
(3)根据上面五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