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现代化历程简表

时间

相关事件

14-18世纪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及殖民掠夺

17-19世纪中后期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德意王朝战争、俄日资产阶级改革及殖

民扩张

18世纪中期一至今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及殖民扩张

改编自《半月谈·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西方现代化的历程,自行拟定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4-13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枣阳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新实践史。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转变观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因此,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这种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摘编自梁敬升《论思想解放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充足,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期资本主义巩固扩大期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英:议会改革
法:共和制确立
美:南北战争
俄:农奴制改革
日:明治维新
德:王朝统一战争

上图所示为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图,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重大历史信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3-13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演变与革新——西方思想变化

时期思想变化
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思想家指出人类幸福的最高源泉基于理性的积极培养,这种培养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
14世纪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思想,即人的中心论,现实生活是由人缔造的而不是神创造和赐予的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发端于德意志,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即人们灵魂的获救靠自己的信仰,并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17世纪启蒙运动提出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思想,理性主义是民主和科学的外在表现,三权分立、天赋人权、唯物主义和社会契约论等学说不断涌现,直接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摘编自钟华英《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表中任选两个时期,指出两个时期内西方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间段,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科学信念和思想的转换。人们的思想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际和理论,从而促进科学革命的发生,而科学革命通常又会带来新的思想产生。

材料一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科学革命)会出现在西方呢?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不再希望通过穆斯林和经院哲学家的变形眼镜来看古人,而是直接求助于原始资料,亲自掘起雕像、阅读原文。……若无西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的有利的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启蒙运动“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把批判功能与生产(建设)功能结合起来,并且使两者直接地互相转化”。

——【美】彼得·盖伊《我为什么写<启蒙时代>》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观点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1718世纪东西方著名思想家的教育主张



解读上表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8 .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认为: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契约,起源于社会契约,阅读下列材料:

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立的一项契约。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来。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请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契约精神与社会进步”这一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20—200字左右)
2020-09-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实用色彩,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永远的误读”之中。

远视——被神化的中国形象。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他们发现的是一个神话的中国,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轻视——黯淡的中国形象。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鸦片战争的爆发最终使中国形象一落千丈,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一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

斜视——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强烈的种族歧视和中国人在抵抗外敌入侵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使13世纪成吉思汗遗留给欧洲的“黄祸”情结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1949年后,西方人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中国的形象一直处于一种似敌非敌的状态中。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遭到疫情的冲击,同时还要遭遇西方一些舆论的攻击。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一些国际舆论忙于“甩锅”,借病毒来源和疫情产生祭出“中国责任论”“中国道歉论”“中国赔偿论”等论调。当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欧美多国疫情急转直下之时,这些舆论又开始质疑中国疫情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似乎中国抗疫成果令人难以置信,有的舆论甚至把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称为带有地缘政治目的的“宣传”。这一波波的涉华负面舆论,不仅来自于西方一些政客,也来自于西方一些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随着全球疫情数据居高不下,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或将更加恶劣。

——人民日报海外网评《海外网评:疫情或加剧国际舆论不平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要求:任选材料一中西方人对中国某一个时期的“误读”加以阐释,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国际舆论不平衡”这一现象的认识。
2020-05-1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4月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启蒙思想在西欧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从英国的审慎启蒙到法国的偏激启蒙,再到德国的深刻启蒙,其中的发展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理解为一个统一的、千篇一律的运动,而应该细致地分析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具体情况。但是无论如何,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理性的时代到来了,理性成为西方文化舞台上的主角,欧洲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的浓重阴影而走向现代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