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材料一中“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通过27年的辛勤劳动写出来的巨著《论法的精神》(我国旧译为《法意》),他在这部书中阐述的政治思想,在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卢梭指出:压迫者是靠暴力进行统治的,但是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被剥夺了自由的奴隶终究会起来反抗的。人民是可以用暴力推翻暴君的

——《世界史·近代史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传播与革命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能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人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主思想及其影响”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8-01-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罗马法近代西方法治
理论基础古希腊国家至上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罗马人。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尽管中国学界论及罗马法的时候,经常强调其私法精神,给人罗马公法相对私法而言处于次要位置的印象。但事实上,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享有最充分的自由和权利,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和国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些权利,国家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权利,受托于权利,衡量国家和政府权力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标准在于国家和政府是否忠实履行了人们的委托,切实维护了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
权力分配君主的意志是法律来源之一,君主是法外之人,本身不用服从法律西方近代法治的核心标志是有限权力,是权力制约和权利保护

——材料整理自罗洪洋《重新思考古罗马与近现代西方法治的关系》


上面是古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治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8-01-24更新 | 82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和18世纪,整个基督教区的无数学者和其他富于思想的人则正在发展和表达一些新的思想,以致可以说是构成一场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并不是突然开始的。它是从较早的几个运动中生长出来的一个渐进的运动:(1)对遥远的地方和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大的兴趣——是从14到17世纪欧洲向外扩张的结果;(2)中等阶级和贵族阶级财富的增加,随之而来的闲暇和好学——是商业成长和在亚洲、非洲、美洲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结果;(3)对宇宙的概念的变化——是广泛学习16世纪时的哥白尼学说的结果;(4)对伴随着十六七世纪激烈的宗教冲突而来的偏执和不宽容的反抗;(5)对17~18世纪肮脏的王朝战争和殖民战争所引起的种种邪恶和痛苦的反抗。17~18世纪的思想革命包括:(1)强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2)“自然宗教”和对基督教的怀疑论的兴起;(3)“进步”观念的兴起;(4)把批判精神应用到宗教、政治、教育和经济上面。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著《世界史》

根据材料中“思想革命”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紧扣材料,写明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世纪,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人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关于“理性主义与社会发展”的论点,并就所拟论点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解读关于启蒙运动的主要信息。(提示:从不同角度解读材料)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教育状况
17世纪西方社会在思想意识和精神领域上与神学反复地进行着较量,初等教育处于宗教的控制之下,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等方面都体现出浓烈的宗教性
18世纪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贫民阶层的范围得到扩大,出于慈善的目的而出现了许多开办初等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
19世纪初等学校逐渐被看成是由国家来开办的一种国家机构,教育目的也发生着变化,培养国民、公民逐渐成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逐渐确立起国家初等教育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并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整理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上表是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就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趋势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无论是何种形态,也无论是“漂洋过海用暴力和劫掠的手段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还是主动“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疆域中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法治、投资保护和相对廉洁的政府”而“改善了全球的福利”,英美法系的形成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对“法律”的认知与实践。

——摘编自马剑银《英美法在近代中国:1840—194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美法制与近代中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

随着美洲及太平洋、大西洋的地理大发现,随着哥白尼的宇宙新发现,人类理智中蕴含的另一种力量——对抗宗教神学,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力量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就开始了人类认识自身的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德国人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西方著名文化史学家雅各布称之为“人的发现”的伟大时代。

结合材料,请围绕“人类认识自身”的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2017-07-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