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在战争中某些统治者继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对祀与戎有了新的认识。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郑国子产创法家,齐国孙武创兵家,鲁国孔丘创儒家,宋大夫墨翟创墨家,诸子百家的多家学派在东周后半期都创始了。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代中晚期种下的这一股本土化潮流,在宋代开花结果,引发了对于儒家理论新的阐释。宋学一脉,代替了汉代以下的儒学传统。宋学的开始,在初期也是从宇宙论和知识论下手,其中采用了不少道家成分。但在北宋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却是逐渐走向以“内圣”修已的方向,不太注意“外王”济世的部分,也不太注意宇宙论和知识论。北宋理学派别众多,互相批判,形同水火;他们之间兼容、综合的工作反而不多。经过靖康之变,国亡家破,只剩半.壁江山。宋代学者痛定思痛,开始注意到人间的秩序。朱子之学,特别注意人间的伦理,将一切人事放在伦常的规范之内。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写出孔子的政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产生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2020-11-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追求人的自由和政治的民主是众多思想家思考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理性时代”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编写

材料二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大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从此就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期望亦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1)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伟大的人”的名字以及其伟大成就。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二中两种不同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围绕材料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8-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他们把“人”放在神创世界中的中心地位,认为“人”具有天赋自由意志,以人性作为思考神学、观察世界的理论依据。其关注的宗教问题大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少注意经院哲学热衷的纯神学理论。“人活动的目的在此岸人间,而不在彼岸世界”,所以“人应该把精力投注于尘世事务”。这使人们对自身、对自然的好奇心趋于强烈,希望求证实验的方法验证真理,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主义者追溯基督教的渊源,对《圣经》进行严格的考证和评注,反对教会对原初教义的歪曲,他们研究古典学术和调和神人之间关系的观念,对当时的宗教改革家有着重大启示。

——摘编自陈志强《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宗教观的性质》等

材料二

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被提出。这一时期,众多文学艺术家依靠《圣经》和原始教义反对封建神学,强调赞美人、爱惜人。他们赞美人的高贵,是要把人抬到神的地位,仍承认神的至尊地位。到17、18世纪,人文主义不再只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否定外在权威。黑格尔称之为“世界用头脑立地的时代”。这样人文主义便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经济要求结合起来,成为反封建斗争的一面极具号召力的旗帜。

——摘编自马啸原《西法政治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宗教观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批判对象、涉及领域、思想主张等方面分析启蒙思想对文艺复兴的发展。

4 . 阅读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并大胆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还设法探求限制君权的措施,提出了关于“学校”的主张。他认为学校不仅要“养士”,而且应当成为独立的舆论机关,成为“公其是非”的论坛,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些。他还主张推荐贤者担任有实际权力的宰相,以补世袭君主权力的不足。这些“民主”思想,是我国古代“民主”思想的最高峰。

——摘编自李均宏《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探索》

材料二   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要点是:第一,立论基础“人生而平等”;第二,所谓国家,只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第三,主权在民。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反专制思想产生的背景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黄宗羲与卢梭主张上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思想的政治影响。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科学革命)会出现在西方呢?……文艺复兴期间工匠的地位的提高,使工匠与学者之间自文明开始以来一向非常脆弱的联系能得到加强。……工匠拥有古代的旧才支术,并在旧技术上添加了中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新发明。同样,学者提供了关于被重新发现的古代、关于中世纪的科学的种种事实、推测及传统做法……威廉哈维(1578-1657年)之所以能作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运动的伟大发现,是因为他坚决不理睬对体力劳动的这种藐视。数十年间,他一直进行各种艰苦的实验。他切开从大动物到小昆虫的种种生物的动脉和静脉,谨慎、耐心地观察和记录血液的流动和心脏的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科学的进步通过广大公民的个人启蒙促进了社会进步。启蒙思想高扬人的自由探索和创造精神,为启蒙运动时代科学的繁荣开辟了道路。19世纪被称为“科学时代”,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日益显著。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广泛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使人们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还导致发展演化的世界观形成,并深刻影响到文学艺术的发展。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三古代科学的发展主要依赖学者的潜心研究,而技术的进步则主要依赖工匠 及其他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人员对各种实用技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和技术两相分离。 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开始相互联系,并逐步走向密切结合,技术在科学的指导和推动 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自人民版必修三教材《近代以来 科学技术的辉煌》)


(1)阅读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在牛顿、爱因斯坦、巴斯德、达尔文中选择两位,分 别举出其在近代科学领域的主要贡献。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启蒙运动时代,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对于 “理性”的质疑。
(3)材料三中“技术在科学的指导下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指什么史实?
(4)阅读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助推近代“科学革命”的至少三种因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文艺复兴”包括的内容非常广,外延非常宽,它是一种包括文化的各个方面——这个文化是宽泛意识的,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一个复兴、一种启蒙。宗教改革接着文艺复兴下来,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而把人文主义普及到了社会。到了启蒙运动发生的17.18世纪,西欧在加速度的向近代发展,这个时期的西欧是各种学术、文化、科学,特别是科学思维最发达的一个时期,也是人文传播手段和启蒙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时期。启蒙思想是人文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接过文艺复兴的旗帜,在人文主义旁边加注上了理性和进步的字样,它用理性彻底批判宗教神学,用理性无情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可以说,14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既是人文主义不断发展、超越的几百年,又是启蒙思想持续生长、提升的几百年。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等

材料二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源起和过程,民国初年的一些学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胡适把新文化运动的起源追溯到晚清,认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起于戊戌维新运动”,且文化运动从来就有政治意义,因为“戊戌运动的意义是要推翻旧有的政制而采用新的政制”。从戊戌维新开始,中国人寻求的改变就已具有根本性,这些努力包括政治,又超越于政治。梁漱溟也认为,中国人在甲午海军覆没后有了新的认识,类似“造铁路、废科举、行立宪”等主张,以及庚子后的“变法之论”,都是“他们想接受他们当时所见到的西方文化”。而“到了革命起事起,更是一个极其显著的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同时也是对于自己文化的改革”。

——罗志田《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视角分析14—18世纪西欧的思想演进状况,并指出造成这一时期思想持续演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适和梁漱溟看法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胡适观点的理解。
2020-03-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大大削弱了中世纪艺术创作对宗教世界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自然世界和现实经验,促使人们对自然的兴趣日益浓厚。人文主义者对自然进行细致的观察,为培养科学实验者的直接观察能力“提供了敏锐而重要的刺激”。文艺复兴时期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削弱了理论家原先对技术工艺的社会偏见,艺术家和工匠也开始积极吸收数学等理论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技巧。

——摘编自郝苑等《论文艺复兴对科学复兴的深刻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对人的思想解放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是“自然”的概念取代了“上帝”的概念;另一方面还为人们在世俗的人间重建“天国”提供了工具和视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继承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用来分析客观世界,论证资产阶级的权利观和民主制度,在他们的努力下,民主和自由的思想在法国深入人心。

﹣﹣摘编自马世力、膝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自然科学对启蒙运动的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权利观和民主制度”的具体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就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奥古斯丁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吕世伦《当代法的精神》等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认为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0-06-24更新 | 5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在欧洲居主导地位的大国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因此习惯上用法文philosophe(意谓哲学家)指称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旨在通过普及对宇宙的新的科学解释,并采用公正的“科学方法”来解决当时各种问题的社会改革宣传家。由于他们力图争取大众改变信仰,改变他们认为已过时的制度,因此抛弃了各种不易理解或深奥的表达方式,代之以他们引以为豪的明晰的表达方式,有时他们甚至用故事、戏剧的方式而不是用论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II》

材料二   浪漫主义的产生是当时时代的必然产物……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

——摘编自刘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德拉克洛瓦绘画风格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浪漫主义是“当时时代的必然产物”。
2020-04-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 历史试题
10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