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马拉赞扬卢梭是“真理和自由的倡导者,恶劣习俗的讨伐者,人道主义的保卫者和人民神圣权利的复兴者”。称卢梭为“人民神圣权利的复兴者”,主要是因为他
A.宣称“人生而自由”
B.倡导“天赋人权”
C.提出了“主权在民”
D.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重要的相同之处是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2017-11-11更新 | 16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这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极为相似。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B.黄宗羲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C.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D.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具有极大地偶然性,而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二:超越性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它往往是经验范围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我们人还是去追求这个答案。所谓超越性就是要为生命寻找一个意义,寻找一个比生命本身更高的意义,并不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这就是超越性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对“人性”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的社会根源。

(3)结合史实简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超越文艺复兴运动的?并简要分析其根本原因。

2017-10-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核心观点

(2)据材料三、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与材料二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有何新发展。

2017-10-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说,从法律上承认那些不可剥夺的、与生俱来的、神圣的个人权利,这种观念并非来自政治,而是来自宗教。它一直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成就,但实际上是宗教改革及其斗争的果实。据此可知,韦伯认为
A.宗教改革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B.近代民主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成就
C.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得益于宗教改革D.宗教改革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7 .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8 . 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的微光”。这里的“微光”指的是
A.理性主义冲击着法国的封建专制B.法国开始进入资产阶级大革命
C.伏尔泰葬入思想圣殿巴黎圣贤祠D.波旁王朝正处在法国极盛时期
2017-05-09更新 | 95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君主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2017-03-07更新 | 184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11月历史月考考试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2016-12-13更新 | 206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