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
A.尊崇法律权威
B.忽视道德规范
C.崇尚知识美德
D.追求直接民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雅典“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B.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C.城邦阶级斗争尖锐D.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019-01-30更新 | 3438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64次组卷 | 7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2019-01-30更新 | 1503次组卷 | 6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7 .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2019-01-30更新 | 1972次组卷 | 4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他如此评价道:“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投票不应该是民主的唯一方式B.集体统治比个人统治危害更大
C.民主是人民结成集体进行统治D.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
2019-01-30更新 | 96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2015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上期末考历史(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柏拉图认为,财产最大的好处是有了钱财不至于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从而不用担心鬼神的惩罚。这着重反映了他
A.追求享乐主义
B.强调人文精神
C.支持神灵崇拜
D.宗教观念浓厚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