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主张治理天下要“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同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还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据《韩非子》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免除一切情绪影响的神袛和理智的体现,人类的本性(灵魂)便谁都难免有感情。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较为优良。即使法律所未及的问题或法律虽有所涉及而并不周详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时如果需要运用理智,还是应该求之于多数人或全体人民。因为多数人总比少数人不易腐败。……适宜于大多数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是行于中庸。在一个城邦中,所有公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极富、极贫和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人们最能顺从理性,并且很少野心,“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物,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觊觎。既不对别人抱有任何阴谋,也不会自相残害,他们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因此,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政治构想的命运并说明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物质生活
B.科学精神
C.理性价值
D.自由权利
2019-07-11更新 | 374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东西方文明中同时出现了早期的人文精神。这个时代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了属于“轴心时代”人文思想主张的有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天人合一”
③“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神赐给雅典城邦的一只马虻,这个城邦因为身体庞大而日趋懒惰,需要马虻的刺激;而孔子则发出“周文王死后,一切文化遗产都在我这里”的豪言壮语。可见两者
A.都关注国家兴盛与否
B.都提倡“认识你自己”
C.都以人为哲学研究对象
D.主张做事要审时度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
A.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
B.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
C.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
D.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
2019-06-01更新 | 878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这表明柏拉图
A.主张社会精英治理国家的合理性
B.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
C.奠定了近代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D.是希腊人文思想的初创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希腊先哲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萌发的基石。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文艺复兴
A.提供了价值标准定位
B.提供了道德标准定位
C.提供了思维方法定位
D.提供了自然标准定位
9 . 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中的人物大都擅长演说和诡辩的技艺,从而助长了无视客观事实、一味追求“使弱道理变强”的诡辩风气,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在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很恶劣的影响。于是有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材料主要反映了他们
A.对自然的研究转到对人的研究
B.具有社会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C.感觉和理性间对立起来的思想
D.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希腊和中国分别爆发了人类思想上的“造山运动”,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希腊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中国 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B.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
C.都重视对事物评价标准的研究D.都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研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