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苏格拉底认为,假设一个人不会打铁,他还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但是如果让“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一支军队”,船将会沉没、军队将会毁灭。这反映出苏格拉底主张
A.实施贤人政治B.开拓海外贸易
C.培养专业技能D.加强社会分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的朋友得知其死刑即将执行,就赶来劝说苏格拉底同意他的逃狱计划,但被拒绝。在苏格拉底看来,如果自己被处死,会对亲人朋友、对那些本来可以挽救他生命的人们造成打击。但如果逃跑,伤害城邦颁布的法律是更为严重的后果。这表明苏格拉底
A.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B.以死唤醒人们认清雅典民主的弊端
C.认可了法庭对他的罪名指控D.坚信自己的信仰能够挽救城邦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认为:“‘知识’主要指认识人自己的本性。……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这位思想家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B.主张由具备美德的“哲学王”治理国家
C.通过科学调查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D.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2021-04-20更新 | 93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正泰博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以传授知识为生,做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他的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这体现了他致力于
A.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等技巧B.用知识和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
C.培养知识渊博的社会道德教师D.破除封建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格拉底在与普罗泰戈拉辩论中,通过对智者“可以传授”德性的质疑,否定了智者所传授的那种讲辩论、挣钱术等“技艺”和“知识”。他认为那根本不是关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真正“知识”,智者的“传授美德”的教育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美德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推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强调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
C.否定了智者学派功利主义的合理性D.深刻揭露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这表明柏拉图
A.重视人的理性思考B.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C.忽视道德的作用D.认为人能够真正地认识自然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通的。古典全盛期的苏格拉底对比例的看法却不是基于事物固有的尺寸大小,面是着眼于事物与人的目的是否相符,符合则是美的。美学现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A.否定神的权威B.人文精神的觉醒C.出现学术争鸣D.自然科学的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苏格拉底将自己的研究对象转向人类的内心世界,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德行可教",并主张"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这表明苏格拉底
A.倡导建立社会道德价值观B.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C.研究重点由人类转向哲学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苏格拉底认为人有责任追求人格的完善,举止光明磊落,并为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而努力工作。苏格拉的这一主张
A.强调了人的理性和价值B.批判了宗教神学的危害
C.完善了雅典的民主制度D.捍卫了思想自由的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公元前45年,罗马演说家西塞罗在《图斯库勒论辩》中说:“苏格拉底首先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寓于城邦之中,甚至引入家庭,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作者旨在说明苏格拉底重视
A.城邦民主政治B.人文主义精神
C.自我反思成长D.家庭环境熏陶
2020-09-17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