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A.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B.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C.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D.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2020-09-29更新 | 48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作为“哲学代言人"的苏格拉底追求完美,追求至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洞察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尤其是全民民主的弊端,所以行为上没有罪名的苏格拉底最后死在了其思想上。这说明苏格拉底死于
A.雅典民主政治B.追求政治完美
C.代言利益集团D.致力自由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公元前45年,罗马演说家西塞罗在《图斯库勒论辩》中说:“苏格拉底首先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寓于城邦之中,甚至引入家庭,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作者旨在说明苏格拉底重视
A.城邦民主政治B.人文主义精神
C.自我反思成长D.家庭环境熏陶
2020-09-17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理性主义
2020-09-08更新 | 11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格拉底指出:一个人胜过别人的地方,并不在于声音婉转或身材魁梧,而在于有雄心壮志,建立丰功伟绩的最大刺激。同时,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放弃公民的义务,拒绝参加竞赛,畏缩不前成懦夫是很不恰当的。苏格拉底的主张,旨在
A.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B.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为参政是公民特权D.呼吁法律保障民众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91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了
A.理念论B.“中道”理论C.“三段论”D.“正名”主张
2020-08-09更新 | 34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要人认识“真正的我”,强调这个真正的“我”是指我的灵魂(心灵)也就是“理智”。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将哲学变成了研究人的学问B.开启了人文主义的先河
C.忽视对雅典现实生活的关注D.主张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人数太多,则居民之间难以实现行为、能力、门望、贫富的互知,案情决断难免失误,集会也将难以朝至夕归。所以最适合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足以达成自给生活所需要而又是观察所能遍及的最大数额”。这一主张
A.批评了罗马共和国的急速扩张B.与雅典政治制度暗相契合
C.反映了古希腊高度发达的自然经济D.有利于罗马公民法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明确宣布他有自己的神灵,并经常依赖神灵的指引,但神灵不提供苏格拉底寻求的理 论知识,也从不解释它为什么反对苏格拉底做某些事情。据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A.神灵是伦理知识的源泉B.神灵是人类的内在灵魂
C.必须以理性去发掘知识D.人和神的意志同样重要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