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这表明苏格拉底
A.认同和体现了理性的精神,追求思想自由
B.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主张精英治理国家
C.更加强调个人主观感受,主张重塑人的道德价值观
D.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美德才是知识……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苏格拉底这一教义的提出
A.旨在强调人的思想自由
B.第一次把人类置于了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意在肯定人的自然欲求
D.与雅典的政局和智者的出现有直接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格拉底认为,“好的生活”必然始于对德性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认识,从对外在的自然事物的关心转向到对内在的灵魂德性的关心,凭借理性与言辞认识自己的灵魂所本有的德性。这一认识
A.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B.表明美德成为雅典社会主流思潮
C.有助于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D.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比如“如果我想修鞋,我要去找谁呢?”类似这样的问题,像普通人可能会给出“去找鞋匠”的答案,但苏格拉底以此延伸引出各类型的匠人,最后问出:“谁应该修理国家这只船呢?”从细小的生活问题上升到关乎国家层面的问题,这体现了苏格拉底
A.崇尚人的理性B.提倡怀疑精神
C.注重启发思维D.珍视城邦利益
2022-01-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旨在强调
A.认识你自己B.中庸之道的人生境界
C.美德即知识D.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苏格拉底早年说过:“希望知道事物的原因,知道一件东西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产生,为什么消灭。我认为是一件很高尚的事业。”后提出:“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苏格拉底认识的变化对古希腊的影响是
A.功利主义成为公民共同追求B.使个人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
C.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D.促进了哲学发展方向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色诺芬得回忆和柏拉图的作品中,人们看到苏格拉底只是批判民主的某些缺陷而不反对民主本身,认为苏格拉底是一位真诚、热情为民主诊病的医师。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深受雅典社会民众敬仰B.肯定雅典城邦至上原则
C.质疑雅典民主政治体制D.反思雅典民主运行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柏拉图(前427—前347)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因为"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B.雅典民主处于鼎盛时期
C.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完成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苏格拉底的朋友得知其死刑即将执行,就赶来劝说苏格拉底同意他的逃狱计划,但被拒绝。在苏格拉底看来,如果自己被处死,会对亲人朋友、对那些本来可以挽救他生命的人们造成打击。但如果逃跑,伤害城邦颁布的法律是更为严重的后果。这表明苏格拉底
A.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B.以死唤醒人们认清雅典民主的弊端
C.认可了法庭对他的罪名指控D.坚信自己的信仰能够挽救城邦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曾说:“真正为正义而奋斗的人,要想苟全性命于须臾,除非在野不可。”可见,苏格拉底认为
A.人要积极参与政治B.知识就是美德
C.直接民主存在缺陷D.人是万物的尺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