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这一思想
A.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发展
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
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
2018-10-09更新 | 203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九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有何主张?
(2)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2018-10-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学者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泰勒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认同智者学派的某些观点,但不属于智者学派
②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③著有《理想国》一书
④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希腊七贤”是指古希腊人所说的七个最有智慧的人,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前的那个时代,由于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由此可见,古希腊
A.以学术缓和社会矛盾
B.奴隶主的利益扩大
C.哲学高于独裁者意志
D.人文主义源远流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他所说的“灵魂内的原则”是指
A.知识
B.感觉
C.兴趣
D.欲望
2018-10-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统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生与死是人生的终极关怀,苏格拉底与庄子对此有着深刻的思考。庄子力求实现肉体上的“尽年”(指终其天年)和精神上的“逍遥无待”;苏格拉底则把灵魂脱离肉体看作对至善的把握、真知的获得,提出了
A.探求德性的道德价值观
B.道法“自然”的哲学观
C.不生不死的自由价值观
D.与“道”合一的理想追求
2018-10-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材料二对材料一有关观点的修正有何重要意义?
(2)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018-10-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11—12页)”。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
A.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B.对于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C.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
D.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