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
A.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
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D.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个热情的爱国者,曾两次随雅典步兵去参战。……与那些只呼口号不动脑筋的爱国者有很大不同的是,苏格拉底希望每句口号都经过严格的分析,以便使雅典城邦的生活置于坚实可靠的道德基础之上。

——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他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大国崛起第四集:工业先声》

材料三   这就是英国抒情主义风景画的兴起。画家们表现对现实生活的厌烦心理,倾慕自然和否定工业生产的都市文明。画家们赞美自然和乡村,把大自然和乡村理想化,把自然现象和人的情感融为一片,达到借景抒情,以情写景的境界。

——苏涛《工业革命对英国绘画的影响》

材料四   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追求的个性品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的追求反映了当时雅典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的社会原因。
(3)归纳材料三、四所述观点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在19世纪的历史影响。
2020-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哲学导论》中说:“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这一时代
A.东西方皆是由贵族制发展到繁荣的黄金时期B.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皆为私人创办的学府
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催生了东西方社会大变革D.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2019-12-04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相通性,在同一时代的相同领域,往往在东西方都能出现同样卓越的学者或专业巨匠。下列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墨子和苏格拉底
B.董仲舒和柏拉图
C.王阳明和达·芬奇
D.吴承恩和牛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019-01-30更新 | 3438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4届重庆市五区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彻底改变了早期希腊思想家更多地关注宇宙本质的倾向,使哲学研究变得更有意义,他把哲学根植在了人类的城市和家庭之中。”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对道德价值观有较高追求
B.提出理性高于一切的观点
C.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
D.认为知识与美德同样重要
7 . 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论点论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

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
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
C.甲的论点错误
D.乙的论点错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
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
D.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
B.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
C.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D.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10 . 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重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所处春秋时期,政治纷乱,王权倾颓,各阶级剧烈变动,社会风气礼乐崩坏,道德沦丧。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已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守法的风尚也正在消逝,个人为所欲为和奢靡的风气不断滋长,孔子与苏格拉底都以道德教育作为救国安邦的济世良方,……在知识与情感之间,孔子与苏格拉底有不同的选择,孔子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仁具有重仁轻智的倾向,而苏格拉底以知识为基础的善则崇尚智慧、知识,强调对人、对事、对善德的真知。
——张素玲《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对肉体诱惑的抵抗……并非是要反对理性地获得财富,而是反对非理性地使用财富。”
“人只是财富的受托者,这些财富是经由上帝的荣耀才被给予人,他占有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一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二是要用不懈的努力来增加财富。”
材料三:严复认为要挽救国家、摆脱危亡,只有“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新民德”就是改革传统道德,用西方新道德来提高国人素养,只有以“自由平等为本”,才能改造旧道德,树立新道德。就树立新道德,他谈到:“吾国一切之弊,皆可自贫以求其因,……问何作伪而售欺,贫也。疠疫之所以流行,盗贼之所以充斥,官吏之所以贪婪……举贫之为患而已矣。……惟能疗贫,而后有强之可议也,而后于民力、民智、民德可徐及也。”
——摘编自杨玉荣《中西伦理思想在近代的冲突与交融》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提倡道德教育的相似背景。并提出两者道德教育观的不同之处
(2)材料二反映近代哪位思想家的什么观点,指出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严复“新民德”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提倡“新民德”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