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苏格拉底被以不尊敬城邦的神及引进新的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告上民众法庭,审判前他的朋友海尔盖莫尼斯对他说:“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言论的影响常常把无辜的人处死,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话说得中听,也常把有罪的人释放了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古代雅典
A.人文精神深刻影响民众B.司法审判程序尚不完善
C.言辞表达决定法官审判D.司法审判贯彻民主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与另一条格言“勿过度"一起刻在德尔斐神庙中,教人有自知之明,不要忘记自己在太阳神面前是软弱的,行为要拿握分寸。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苏格拉底否定人在宇宙中的作用B.神灵在雅典人心目中地位下降
C.中庸思想是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D.两条格言是对道德反省的结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料解读是运用史料的重要基础。下列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史料解读
A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反映了智者学派的观点
B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体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C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
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阐述了生物进化原则

A.AB.BC.CD.D
2021-01-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具有智慧之德的人担任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具有勇敢之德的人担当卫国者;具有节制之德的人从事生产。智慧是最高的德性,节制是最低的德性,勇敢居中。这三种人各具其德、各守其责,国家就具备了正义的德性。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公民有修身、修政的道德责任。

欧洲中世纪,“君权神授”的国王享有世俗权利,臣民对国王是依附和从属关系。基督教神学的奠基者圣·奥古斯丁在四主德的基础上,提出爱上帝是一切美德之源。基督教还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爱一切人”,并通过一系列戒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忏悔、祈祷、诵经等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18世纪,孟德斯鸠提出:品德“不是道德上的品德,也不是基督教上的品德,而是政治上的品德”,这种政治品德就是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这种爱是民主国家特有的,只有民主国家,政府才由每个公民负责。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道德学的唯一目标是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促进公民的自由、平等与幸福。他强调人的本性是自由活动,坚信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结合所学,解读“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5-14更新 | 27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5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艺术作品中的历史

图是法国画家大卫于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描绘了为坚持自由和真理而死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许多艺术史家认为,对大卫作品的解读,往往被赋予现代政治的含义。


问题
(1)结合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解读该作品的现代政治含义。
(2)你如何理解该作品的历史价值。
2020-04-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思想文明

材料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人真多啊!)”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材料二 苏格拉底:“我愿意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

——柏拉图《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柏拉图对话集》

苏格拉底:“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分辨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事情。……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我是一个精神的助产士,帮助别人生产出他们自己的思想。”

——王川《西方经典教育学说-从苏格拉底到蒙台梭利》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比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材料三有学者提出,每当社会处于大变迁的时期,都伴随着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华尊夷卑”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


(2)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0-02-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了一套《中外思想家传》,从中摘抄了涉及以下人物的部分内容:①孔子②苏格拉底③朱熹④黄宗羲⑤威廉·莎士比亚⑥卢梭


请从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褒读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主张探讨人类社会
B.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
C.追求道德和正义
D.体现神秘主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是希腊最著名的神圣之地。据说,神殿的石墙曾刻有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和一个神秘的大写字母“E”。公元前547年,吕底亚国王克罗伊索斯与波斯王居鲁士进行战争时,派使者去德尔菲神殿请求神谕。这一次,克罗伊索斯讨来的神谕说,有一个帝国将会陷落。克罗伊索斯于是断定波斯帝国将会灭亡,便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可是战争的结果却是吕底亚大败,亡国之君克洛伊索斯至此才明白德尔菲神谕的真正含义:准备出兵攻打别人的人,自己却遭到了毁灭。真是没有认识自己啊!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吕底亚与波斯的战争推动希腊文明进入“古典时代”
②希腊城邦共同遵守和信仰德尔菲城阿波罗神殿的神谕
③“认识你自己”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④“凡事勿过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苏格拉底说自己经常“私下为人们出主意,奔走忙碌,在公共场合,却不肯走到你们众人当中,为城邦出主意”。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苏格拉底
A.不关心城邦政治事务
B.重视培养民众的道德
C.把善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D.关注城邦的公共生活
2018-10-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