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镶嵌画描绘了柏拉图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情景。下列关于古希腊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古希腊哲学产生的经济基础B.其代表人物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查士丁尼等
C.西方先哲初步用理性思维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D.柏拉图等人的主张推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2021-04-11更新 | 25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021-01-27更新 | 4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梭伦认为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人是为雅典国家阵亡的泰罗斯,因为泰罗斯的国家繁荣,他本人也有出色的孩子,而且“他一生一世享尽了人间的安乐,却又死得极其光荣,雅典为他举行了国葬。”据此可知,梭伦
A.崇尚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B.提倡忠君爱国的高尚品德
C.力推人文主义建立民主制D.肯定了人具有的时代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希腊一位著名思想家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下列主张中属于这位思想家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反对迷信,强调自由D.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基于此,他们提出的重要主张是实行
A.王道和民主政治B.人治和以法治国
C.仁政和道德教育D.王道和自我节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东西方文明在起源阶段就有很大差异,双方在很多领域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对比分析一下东西方两大思想家孟子和苏格拉底在法律和法治问题上的不同观念,并指出它们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0-11-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2020-11-20更新 | 3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秋季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这是古希腊某位思想家的观点,他还有可能提出
A.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B.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当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在自己的灵魂当中发现理念
C.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D.连狗也变得像其女主人一样为所欲为,驴马也可以自由地上街到处撞人而不加约束,这样盲目混乱的民主自由必然会破坏社会秩序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中的人物大都擅长演说和诡辩的技艺,从而助长了无视客观事实、一味追求“使弱道理变强”的诡辩风气,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在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很恶劣的影响。于是有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了亚里土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材料主要反映了他们
A.对自然的研究转到对人的研究B.具有社会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C.感觉和理性间对立起来的思想D.适应民主制度日益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希腊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
A.责任意识B.自由观念C.平等思想D.民主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