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苏格拉底在与人们的谈话中,总是引导人们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正义和善,以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自的。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重视理性意识的渗透B.普及哲学的思想
C.批判城邦的民主政治D.主张美德即知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苏格拉底曾说:“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西塞罗说:“苏格拉底首先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苏格拉底重视对“人”的思考旨在
A.批判雅典的民主政治B.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
C.注重公民意识的发掘D.提倡自我反思和成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2020-11-20更新 | 3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湖北鄂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中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孟子》云:“仁义礼智,非由外镭(化)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苏格拉底说:“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可见孟子和苏格拉底
A.都强调知识的重要性B.在伦理观上有相似之处
C.都劝诫统治者施“仁政”D.对人性认识有明显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序号人物言论
苏格拉底“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是对的。”
莎士比亚“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恩格斯


(1)材料一中的两种言论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分别指出二者诞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描述的是哪些“伟大人物”?(列举三位)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他们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这一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认为:“有理智的教育和培养能带来益处,而失去理智将带来危害。……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不认可感性的意义B.强调人的理性
C.对人文主义的质疑D.捍卫思想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习近平在访问希腊时引用希腊文学家卡赞扎基斯的话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苏格拉底和孔子共同追求的理性是
A.知识与道德B.伦理与规范C.民主与人权D.救世与责任
8 .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哥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③卢梭——社会契约                                        ④伏尔泰——三权分立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
2019-11-27更新 | 125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2011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B.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C.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2019-06-23更新 | 1190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荆门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1
10 .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神赐给雅典城邦的一只马虻,这个城邦因为身体庞大而日趋懒惰,需要马虻的刺激;而孔子则发出“周文王死后,一切文化遗产都在我这里”的豪言壮语。可见两者
A.都关注国家兴盛与否
B.都提倡“认识你自己”
C.都以人为哲学研究对象
D.主张做事要审时度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