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亚里士多德认为,纯粹的科学必须是为求知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目的而存在,这种避免无知、指向“自己”的“知”才是纯粹的科学。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
A.追求真理的精神B.对科学认知存在误区
C.崇尚个人主义D.坚持科学至上原则
2020-1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孝义中学、文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评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物质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就像是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材料表明亚里士多德
A.完善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批判了前人的唯心思想
C.已蕴含有唯物主义思想D.旨在调和不同派别的争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理性主义
2020-09-08更新 | 11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右玉县第一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治国方略凝聚着中西方古代哲人的政治智慧,它为现代人留下了诸多思考和启迪。

材料一   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提倡德治。德治要求道德极为高尚的“圣人”治理国家,达到“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目标。孟子也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与孔孟相比,荀子虽然更多关注人性中恶的一面,但他认为可以利用礼义教化和法律来改变人的恶性。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人之情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材料二   柏拉图早年把人的天赋善性看成政治的基础。主张靠“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的哲学王推行贤人政治来维护城邦制度,将“最高尚、最公正的东西”施于公民。从人性自私论出发,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因为法治一方面可以抑制人的性恶,另一方面又能促使人向善的方向发展,因为法律的精神是“善”的,即法律应是合乎正义的。政治团体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至善,其采取的途径主要是靠法治,其次是教育。在城邦中,中产阶级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因此,只有以他们为基础建立的政体才是符合“中庸之道”的最好的政体。

——均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治国方略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西方治国方略的异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按智慧品德把公民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从材料可知这三者的思想
A.一脉相承别无二致B.都崇尚中庸追求和谐
C.都追求民主崇尚自由D.都包含一定的理性精神
2020-04-26更新 | 58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新思潮的著名领袖人物。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行动指南;柏拉图主张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来担任;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三位思想家
A.促使人们既为自己也为社会去思考行动准则
B.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主观主义
C.试图通过研究物质世界来探索新的真理体系
D.旨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外在的绝对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
A.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B.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C.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D.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D.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2019-05-12更新 | 1159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主张治理天下要“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同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还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据《韩非子》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免除一切情绪影响的神袛和理智的体现,人类的本性(灵魂)便谁都难免有感情。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较为优良。即使法律所未及的问题或法律虽有所涉及而并不周详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时如果需要运用理智,还是应该求之于多数人或全体人民。因为多数人总比少数人不易腐败。……适宜于大多数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是行于中庸。在一个城邦中,所有公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极富、极贫和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人们最能顺从理性,并且很少野心,“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物,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觊觎。既不对别人抱有任何阴谋,也不会自相残害,他们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因此,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政治构想的命运并说明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他强调了
A.城邦是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
B.公民利益是城邦价值核心
C.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城邦
D.城邦已被赋予了神权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