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以往神学神权的枷锁中慢慢挣脱出来。而启蒙运动则使人们的理性光芒无比耀眼,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对于人们的理性自信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启蒙运动后,人性的复归伴随着各种相关理论得到了众多的实践,理论渐渐变为行动,思想渐渐变为现实,社会结构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神权已经从政治舞台中心褪去。可以这样说,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此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利带回到此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

——摘编自涂文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并说明其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的理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一场反对罗马天主教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突破旧世界罗网的第一声呐喊
观点二人文主义者们并不反对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的统治,他们只是主张基督教信仰应该多一点人性色彩,多一点人情味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原因很简单,即意大利是商业贸易集中的地区。中世纪西欧商业贸易集中在地中海,而地中海又以意大利为中心,因此意大利积累了大量财物,比西欧任何地方都富裕,这是一个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他要去追求另一种满足。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性,并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文艺复兴起源的原因。
2021-09-3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简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的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2018-08-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二年级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时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持有不同的人生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

——据房龙《人类的故事》和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在传统中国,“人生观”是相当清楚而确定的。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之后,合理的“人生”是什么?这对新、旧或不新不旧的青年都是一个大问号。而且在近代中国,人的生命世界添加了“国家”、“社会”、“团体”等新观念。这使得过去对皇帝、对朝廷、对家庭应采取的明确态度变得模糊起来。……当时儒家、佛家、道家、基督教和国民党的理论家等都提出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在竞逐中,左派的理论体系显然胜出。左派作家的书,将人生观与历史观结合在一起,认为鸦片战争是民族耻辱之开始,是反帝反封建之源头。这一说法使一代青年们的心融入这股历史大流中,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使命。“主义”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它提供了一套蓝图,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将已经被打乱了的,无所适从的苦闷与烦恼的人生,转化、汇聚成有意义的集体行动。

——王泛森《后五四的思想变化:以人生观问题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生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青年人生观变得迷茫的原因,并概括左派人生观胜出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左派人生观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生观的不同,并谈谈你对人生观问题的认识。
2019-02-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佛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
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买不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材料三

材料四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 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孔子核心思想“仁”的理解。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教义”的基本思想。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欧洲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015-10-10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顺德勒流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