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世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它更突出了新兴资产阶级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超越精神。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迫切渴望一种能够表达他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新文化,以便同仍然占统治地位的神本主义意识形态相抗衡。而古典文化中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优秀传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者张椿年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

——摘编自[英]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 15世纪,欧洲学者皮科通过解读《圣经》提出:“上帝教导亚当,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都被限制和约束在我们规定的法则的范围之内,但是我们交与你一个自由意志,你不为任何限制所约束,可凭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你本性的界限。”这一思想
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内涵B.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高涨
C.反映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D.突破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中后期,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大举入侵,东罗马的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著作,纷纷逃往西欧避难。部分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学校名叫希腊学院,专门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资本主义萌芽滋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变得一致。紧接着许多西欧的学者强烈要求恢复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犹如一阵春风,缓缓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大旗就此随风飘扬。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材料三   《联邦党人文集》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对美国宪法的内涵作了深度的理论阐述。联邦党人在其中充分地论述了建立联邦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难发现在美国的制宪过程中,《联邦党人文集》中引用最多的恐怕就是孟德斯鸠,正是在对孟德斯鸠的思想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它进行着继承与发展。

——摘编自蒲慧等《读<联邦党人文集)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路德神学思想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孟德斯鸠理论“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意大利一些爱好文艺的贵族经常与诗人、作家聚会,进行文艺创作和学术争论,被称为“沙龙”。17世纪,这一社交形式传到法国,巴黎的贵族常把客厅变成社交场所,邀请社会名流到家里谈论文学、艺术、哲学等问题,参加沙龙的人必须拥有高尚优雅的言谈举止,遵守沙龙的礼仪规范。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是法国举办沙龙的第一人,因其房间的装饰均采用蓝色调装饰,故得名“蓝色沙龙”。18世纪,沙龙在法国达到鼎盛。

参加沙龙的人从作家、哲学家、政治家到科学家、宗教人士等,各种身份地位的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才能就可以在沙龙中寻求到一席之地,沙龙谈话的主题往往以科学、政治、宗教为中心。

——摘编自郭莹莹《近代西欧沙龙文化探析一以法国沙龙为例》


概括指出16-18世纪欧洲沙龙文化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欧洲沙龙文化的发展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2021-02-05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世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它更突出了新兴资产阶级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超越精神。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迫切渴望一种能够表达他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新文化,以便同仍然占统治地位的神本主义意识形态相抗衡。而古典文化中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优秀传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者张椿年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

——摘编自【英】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并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承担的共同历史使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术界大多倾向将“五四运动”做狭义与广义两种区分,并认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包括了“新文化运动”,或者将两者替换使用,或者使用“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词来代称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事情。然而,笔者认为虽然“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针对时代难局而产生的救亡运动,但是两者并不能被认为是同一回事。

——《两种不同的时代救亡方式——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辨别》

材料二   文艺复兴完全是个“洋名词”,胡适在1917年正式把这一名号安在“五四”头上。(编者注:这里的“五四”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间从1915到1923年)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新派人士很快就予以接受。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说:“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类应如何生活’,就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数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材料三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说:“在五四运动里面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以纪念“五四”为契机,毛泽东深刻地思考了自“五四”以来20年的革命发展道路,特别是总结了两次国内战争的经验,写下了《新民主主义论》……就是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充分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并把它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联系起来观察……“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彭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两者并不能被认为是同一回事”,并分析新派人士很快接受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五四运动(广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并简述你对“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理解。
(3)综上,你认为影响对历史事件解读的因素有哪些?
2019-06-05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7 . 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2019-06-10更新 | 5233次组卷 | 57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列对三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指出结论的不当之处,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
结论
1“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2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
3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